首页> 中文学位 >椎体后凸成形术骨水泥渗漏防治的研究
【6h】

椎体后凸成形术骨水泥渗漏防治的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第一部分微创椎体强化灌注压测定系统的研制
   目的:设计一种能够直接测定椎体强化技术骨水泥灌注压的装置,为减少骨水泥渗漏提供方法。
   方法:根据微创椎体强化技术的特点和椎体的特殊结构,设计能够直接测定骨水泥灌注压的装置。
   结果:设计研制了能够直接测定骨水泥灌注压的微创椎体强化灌注压测定系统(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ZL200910032273.3)。包括微型压力传感器、推管、位于推管内滑动的中空推杆、信号放大调理电路和数据采集显示仪。
   结论:用于直接监控和测定微创强化手术中骨水泥的灌注压力,降低骨水泥渗漏,有效降低手术风险。
   第二部分椎体后凸成形术骨水泥灌注压的体外研究
   目的:利用自主研制的微创椎体强化灌注压测定系统测定椎体后凸成形术的灌注压,以寻求减少骨水泥渗漏的合理安全灌注压。
   方法:选取骨质疏松胸腰椎椎体(T10-L4)共35椎,制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模型(28椎的压缩高度为椎体前缘高度的1/2,7椎的压缩高度为椎体前缘高度的2/3)。将椎体分为5组,每组7椎,分别是T1组(环境温度为20℃)、T2组(环境温度为22℃),V1组(骨水泥粘稠度为50Pa·S)、V2组(骨水泥粘稠度为100Pa·S)和F组(C型骨折,环境温度为20℃,骨水泥粘稠度为100Pa·S)。利用上海凯利泰公司的椎体后凸成形术器械进行单侧椎体后凸成形术,在灌注骨水泥时使用自主研制的测压系统测定灌注压力。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骨水泥在20℃,粘稠度为50 Pa·S时灌注骨水泥相对较为安全;环境温度为22℃和20℃时,PKP术后骨水泥灌注压差别显著(p=0.007);粘稠度为50Pa·S和100Pa·S时灌注,PKP术时的灌注压差别明显(p=0.047);PKP术中,骨水泥灌注量、骨折类型和椎体序列对骨水泥灌注压均有明显的影响,p值分别为0.004、0.006、0.000。
   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骨水泥灌注压受到环境温度、骨水泥粘稠度、椎体骨折类型、椎体序列和骨水泥灌注量的影响;在PKP术时,环境温度控制在20℃,骨水泥粘稠度为50 Pa·S,压力在0.5MPa以下时进行灌注,单侧注射骨水泥量为3ml之内,为相对安全期。严重骨折造成的裂隙较大,容易出现骨水泥渗漏。
   第三部分椎体后凸成形术与椎体成形术骨水泥灌注压的比较
   目的:测定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形术的骨水泥灌注压,比较二者的不同并分析其意义。
   方法:选取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T10-L4)共28椎,制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模型(椎体的压缩高度为椎体前缘高度的1/2)。将椎体随机分为4组,每组7椎,分别是V1组(骨水泥粘稠度为50Pa·S开始灌注的PVP术)、V2组(骨水泥粘稠度为100Pa·S开始灌注的PVP术),K1组(骨水泥粘稠度为50Pa·S开始灌注的PKP术)、K2组(骨水泥粘稠度为100Pa·S开始灌注的PKP术)。灌注环境温度控制在20℃。利用上海凯利泰公司的器械进行单侧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形术,记录利用自主研制的灌注压测定装置测定的灌注压力和骨水泥灌注量。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在骨水泥粘稠度50Pa·S和100Pa·S灌注时,PKP和PVP手术的灌注压和灌注量均有显著差别(P值分别为0.021和0.000);两种手术方式的骨水泥灌注压有显著差别(p=0.017),椎体成形术的较椎体后凸成形术的高。
   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的骨水泥灌注压较椎体成形术明显降低;有效合理地控制灌注期的灌注压、环境温度、骨水泥粘稠度、骨水泥灌注量,综合分析椎体的骨折类型,对减少椎体后凸成形术和椎体成形术的骨水泥渗漏起到重要作用;椎体成形术灌注的骨水泥容易从骨折裂隙渗漏。
   第四部分影响椎体后凸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医源性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医源性因素对椎体后凸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影响。
   方法:2005年1月~2009年12月,采用同种型号单球囊双侧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单节段椎体压缩性骨折38例,男9例,女29例;年龄57~89岁,平均69.9岁。T102例,T116例,T1210例,L18例,L26例,L34例,L42例。分为研究组(SS组23例)和对比组组(NSS组15例)。术前MRI显示骨折椎体在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STIR序列呈高信号。排除非骨质疏松性骨折。手术疗效采用VAS评分、椎体高度的恢复和Cobb角的矫正度进行评估,比较骨水泥渗漏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均有明显缓解或消失。SS组:VAS评分由术前平均8.8分降至术后的平均2.6分;椎体前缘高度恢复平均为54.8%±32.6%,椎体中部高度的恢复平均为61.2±22.4%;手术前后X线侧位片显示Cobb角平均矫正14.9。(0°~37°);椎体骨水泥灌注量平均为4.65±1.32(1.8~8ml),骨水泥渗漏率为8.7%,主要渗漏至椎体血管内。NSS组:VAS评分由术前平均8.6分降至术后的平均3.3分;椎体前缘高度恢复平均为46.5%±31.9%,椎体中部高度的恢复平均为60.1%±27.6%;手术前后X线侧位片显示Cobb角平均矫正7.6°(0°~27°);椎体骨水泥灌注量平均为5.45±1.53(1.5~8.5ml),骨水泥渗漏率为33.3%,主要渗漏至椎体周围、椎间隙和血管内等。以上二者相比,除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外,其他各项评价数据的差异统计学上均有显著意义(P<0.05)。
   结论:手术穿刺技术和骨水泥灌注技术是影响椎体后凸成形术疗效的主要医源性因素。遵循操作技术标准和参加技术培训对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手术疗效非常重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