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译介学视角下的翻译文学经典之路——以《牛虻》在中国的译介为例
【6h】

译介学视角下的翻译文学经典之路——以《牛虻》在中国的译介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 言

第一章 译介学视角下的《牛虻》

一、译介学的意义

二、《牛虻》译介的意义

三、《牛虻》译介的时代背景

第二章 《牛虻》的“经典”与“再经典”

一、《牛虻》出版与发行

二、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

三、“红色经典”考量视野下的《牛虻》

第三章 文化视域中的翻译文学研究

一、权力话语在《牛虻》翻译中的渗入:从语言到文化

二、《牛虻》译本删节的论争

结 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译介学与传统的翻译研究有所不同,它是比较文学视野中的翻译研究,是从文化角度研究翻译。译介学的研究不是一种单纯的语言研究,而是一种文学研究或者文化研究。译介学最初是从比较文学中媒介学的角度出发,从比较文化的角度出发对文学翻译和翻译文学进行研究。读者通过翻译文学了解并接受外国文学,而外国文学也是在化身为翻译文学之后,对形成中的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翻译文学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现代文学的产生与发展,同时其自身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除语言差异等影响之外,更多的受到如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等影响。
  基于以上所论述的译介学的特点和重要性,本文将通过勒菲弗尔影响翻译的三种基本力量理论来研究20世纪50年代李俍民对《牛虻》的翻译相关问题,包括译本选择、翻译策略、译本删节的论争、译本注释等,考查翻译的社会背景以及译本的接受等情况。
  50年代《牛虻》在中国的“重生”,对青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重大影响,并影响了70年代包括伤痕文学在内的新时期文学……《牛虻》的“经典”之路,到现代多元视角下对牛虻的不同解读,这一“再经典”化历程,让我们重新审视翻译文学对我国民族文学的建构及多元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