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运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式探讨临床护士针刺伤预防的影响因素
【6h】

运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式探讨临床护士针刺伤预防的影响因素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前 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相关概念界定

1.4 理论框架

第二章 文献回顾

2.1 针刺伤概述

2.2 针刺伤防护现状及影响因素

2.3 理论依据

第三章 材料和方法

3.1研究设计

3.2研究对象

3.3 研究指标、工具及工具的检测

3.4资料收集方法

3.5统计分析

3.6 质量控制

3.7 伦理考量

3.8 技术路线

第四章 结 果

4.1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4.2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现状

4.3临床护士针刺伤相关知识情况及影响因素

4.4临床护士针刺伤预防动机情况及影响因素

4.5临床护士自我效能状况及影响因素

4.6临床护士针刺伤预防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第五章 讨 论

5.1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分析

5.2研究对象针刺伤的发生现状

5.3针刺伤相关知识得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5.4针刺伤预防动机得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5.5一般自我效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5.6临床护士针刺伤预防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第六章 小 结

6.1结论

6.2创新点

6.3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 述

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了解苏州市临床护士的针刺伤发生现状,描述临床护士针刺伤相关知识、预防动机、自我效能以及防护行为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分析针刺伤预防行为影响因素间的关系,为护理管理者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的抽样方法。于2012年5月至2012年11月对苏州市8所综合医院和7家社区医院120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问卷和自行设计的针刺伤调查表、针刺伤相关知识问卷、预防动机问卷、防护行为问卷以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问卷结果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1.本次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1141份。1012名(88.7%)护士表示参加工作以来发生过针刺伤。有370名(36.6%)护士针刺伤次数多达10次以上。在过去的一年内,735名(64.4%)护士至少发生过一次针刺伤,63.5%的调查者表示自己曾被污染的针头刺伤过。2.针刺损伤部位以手部为主,占93.4%。97.7%护士发生意外刺伤时为轻至中度伤害,伤口有出血现象;40.2%的刺伤发生在接触患者后,刺伤主要发生在白班(72.2%),地点以病房(43.7%)为主。针刺伤发生的主要环节中,操作前(21.9%)、操作中(40.7%)、操作后(31.7%)以及医疗废物处理(3.8%)各环节刺伤发生率较高。针头或锐器使用后,处理前(如丢弃、清洁或分类时)发生率最高(占22.2%)。导致针刺伤发生的主要物品中,以注射器针头和头皮针输液器针头为主,占76.2%,其他针具也包括缝合针、真空采血针、套管针芯/导管丝、特殊穿刺针、针灸针等。68.0%护士认为无安全保护设计的针具引发了针刺伤的发生。3.护士针刺伤相关知识得分为6~24分,其主要影响因素有科室、针刺伤经历;预防动机得分为30~100分,其主要影响因素有针刺伤经历、知识得分;自我效能均分为2.67±0.53,科室、职务、针刺伤经历是其主要影响因素。4.护士针刺伤防护行为总分为59.85±11.47。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护龄、科室、针刺伤相关知识、预防动机、自我效能进入回归方程,共解释变异的31.5%。5.经Pearson相关和Kendall等级相关检验,护士针刺伤相关知识、预防动机、自我效能与防护行为呈正相关。针刺伤相关知识是防护行为的间接影响因素,预防动机、自我效能是防护行为的直接影响因素,自我效能在知识、预防动机与防护行为之间具有中介作用。
  结论:1.苏州市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率和发生频次均处于较高的水平,相较其他地区高。2.针刺伤损伤部位主要是手部,大多数护士发生意外刺伤时伤口有出血现象;接触患者过程中和接触患者后是针刺伤发生的最多;针刺伤主要发生在白班,以病房为主;护理操作各环节均易受到伤害,针头或锐器使用后、处理前发生率最高;注射器针头和头皮针输液器针头是引起针刺伤的主要器械。3.科室、针刺伤经历是针刺伤相关知识的影响因素;知识、针刺伤经历是预防动机的影响因素;科室、职务、针刺伤经历是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4.护龄、科室、针刺伤相关知识、预防动机、自我效能是护士针刺伤预防行为的影响因素。5.针刺伤防护行为的影响因素间存在相关性,自我效能在知识、预防动机对防护行为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