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试论《方丈记》中消极的无常观
【6h】

试论《方丈记》中消极的无常观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序章

1.1 研究の意義と内容

1.2 国内外における先行研究

第2章 作者と作品

2.1 鴨長明について

2.2 『方丈記』について

2.3 『方丈記』の成立時代と無常観

第3章 古代―中世の無常観

3.1 無常観の定義と分類

3.2 宗教と無常観の発展

3.3 長明が生きる時代と無常観

第4章 『方丈記』における無常観の消極性

4.1 長明の無常体験による否定的無常観

4.2 長明の隠遁生活

4.3 隠遁と無常

第5章 終章

5.1 結論及び今後の課題

参考文献

日本

中国

在学期間の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2012年是日本镰仓时代前期代表作家鸭长明的作品《方丈记》问世800周年。虽然不是长篇巨著,但是和平安朝著名才女清少纳言的《枕草子》、镰仓时代后期代作家吉田兼好的《徒然草》并列被称为日本古典文学中的三大随笔之一。800年来,《方丈记》以其独有的文学魅力,在日本受到世代的推崇,对日本的后世文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至今仍然受到日本广大读者的喜爱。并且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其他国家,成为研究日本文学、了解日本的经典篇章。
  鸭长明天赋极高,在音乐及和歌等方面显示出了其优秀的才能。但是,少年丧父,且继承河合神社的仕途心愿未能达成,特别是青年时期的五大天灾人祸体验,以及生于乱世的镰仓幕府时代,处于贵族社会向武家社会的剧烈转变时期,对其后来的消极厌世人生和文学作品中无常观的形成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鸭长明坎坷的成长经历和特殊的社会实践经历,是《方丈记》中无常观形成的重要原因。
  《方丈记》被称为是日本无常观文学的代表作。以鸭长明对无常观的独特见解开篇,在重点描写了其青年时代所经历的五大悲惨灾害之后,记录并赞美了自己隐遁山林之中的悠闲生活,但在文章结尾处对于自己对于草庵和隐居生活的眷恋也进行了反省。其隐遁的动机为逃离都城,悠闲的隐居生活最后成了其追求和目的。作品中描写的隐士隐遁生活,距离一心求道、顿悟而得愉悦感的境界相差甚远,属于一种消极沉重的无常观。
  世间的一切事物,包括恒常状态,时刻都在不停的流转变化。对于事物的这种无常状态的变化即所谓无常观,可以分为否定(消极)的无常观和肯定(积极)的无常观。自古以来,日本人在对于事物的变化过程中,比较注重和强调其阴暗、灰冷及消亡的一面,带有消极无常观的岛国底色。同时,宗教对于无常观发展的影响也是不可小觑的。《方丈记》虽然是鸭长明于晚年在日野隐居时完成的作品,但是,其表现出的无常观依旧是灰暗和消极的。
  本稿在大量查阅和学习了国内外前期学者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对《方丈记》中的消无常观进行粗浅的论证和分析,以增进对日本古典文学的深入理解。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