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IE技术在提高B企业组装线生产效率方面的应用
【6h】

IE技术在提高B企业组装线生产效率方面的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IE研究综述

1.3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1.4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框架

第二章 理论概述

2.1 IE的定义及相关技术

2.2 IE技术的内涵及改善原理

2.3 IE技术的改善步骤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B企业生产线现状分析

3.1 问题提出

3.2 加工工艺介绍

3.3 现状布置图

3.4 数据收集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B企业运用IE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4.1 流程程序改善

4.2 双手作业改善

4.3 动作改善

4.4 人机作业改善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改善效果分析及评价

5.1 MTM分析

5.2 统计

5.3 产线平衡分析

5.4 新方案的实施与评价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理论总结

6.2 实践总结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生产活动中,人们最关心的指标之一是生产效率。如果投入的资源较少,而获得的有效产出更多,那么生产效率就高,企业就有更高的经济效益。企业想要拥有真正的竞争力,就要不断降低成本,而实现成本的降低依靠的是精益求精和生产效率的提升。工业工程(IE)是一门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其核心是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生产率,而提高生产率是IE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是工业工程师的第一使命。本研究以工业工程理论为基础,以精益生产为核心思想,结合B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生产现场实际状况,通过运用IE技术对产品的最终组装生产线进行分析和改善,降低生产周期,满足客户需求,进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本文首先阐明了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然后综述国内外工业工程的研究和应用状况,接着描述了IE相关技术的内涵及改善原理。最后以苏州市B企业为例,对组装生产线进行现状分析,针对问题点,将5WIH提问技术以及ECRS四大原则结合到流程程序法、双手分析法,动作分析法、人机作业法、MTM法中,对生产线进行改善优化,并对改善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改善结果表明:在不影响质量且尽量少投入或不投入额外资源的情况下,生产线的工作站减少了5个,操作者数量从23人减少至17人,移动距离缩短了4.4m,流程程序更加科学合理,人工成本大大降低;通过重点改善瓶颈工位,周期时间从原来的19.7s缩短至12.0s,产线平衡率由原来的64%升至87%,减少了因工作站不平衡所造成的浪费,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特别地,在双手作业和动作改善中,结合机械相关知识对工装和设备进行结构设计优化;运用 MTM法确定标准时间,避免了人员的主观影响,结果更加精确可靠。实践表明,IE技术简单实用,值得广大企业推广和应用。

著录项

  • 作者

    韩鑫鑫;

  •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

  • 授予单位 苏州大学;
  • 学科 机械工程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郭旭红;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F426.471;F425.2;
  • 关键词

    汽车企业; 生产管理; 产线平衡; 流程分析;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