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一种评估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所致外侧壁破裂风险的影像学指标
【6h】

一种评估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所致外侧壁破裂风险的影像学指标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术后处理

1.4 影像学观察、测量及数据存储

1.5 统计学处理

结果

2.1 术中外侧壁破裂组与未破裂组

2.2 Intertan治疗组与Gamma3治疗组

2.3 AO分型各亚组情况

讨论

3.1 外侧壁在髓内钉治疗粗隆间骨折中的意义

3.2 股骨颈上下缘切线的意义

3.3 Intertan与Gamma3对外侧壁影响差异的比较

3.4 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外侧壁在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研究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沿股骨颈上缘所作切线能否用来评估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所致外侧壁破裂的风险,并比较Intertan和Gamma3两种不同髓内钉对外侧壁影响的差异。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连续收治采用Intertan髓内钉或Gamma3钉治疗的56例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影像学资料(其中有6例骨折线由股骨外侧肌嵴以下穿出),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行X线和三维CT扫描。将50例骨折线由外侧肌嵴以上穿出患者资料按术中有无引起外侧壁破裂和髓内固定物不同分别进行分组。根据术中有无引起外侧壁破裂分成两组:外侧壁破裂组17例,平均年龄77岁(54-92); OTA31-A1型3例,OTA31-A2型14例。外侧壁未破裂组33例,平均年龄74岁(47-94); OTA31-A1型17例,OTA31-A2型16例。测量、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线穿出点至外侧肌嵴的长度、尖顶距。再应用ROC曲线求得区分外侧壁破裂与否的骨折线至外侧肌嵴长度的最佳临界值。还从这50例患者中按其男女比例分层抽得25例,测量、记录这25例患者对侧未骨折骨股骨颈上缘切线穿出点至股骨外侧肌嵴的长度,并与最佳临界值相比较。此外,还比较了Intertan和Gamma3两种不同髓内钉所致外侧壁破裂发生率的大小。
  结果:术中外侧壁破裂组和未破裂组,骨折线穿出点至外侧肌嵴长度的平均值分别为(15.6±6.33)mm、(28.5±6.7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4);术中外侧壁破裂的发生率,OTA31-A2型骨折为46.7%(14/30)高于OTA31-A1型骨折的15%(3/20)(P=0.021);尖顶距平均值分别为(16.8±3.76)mm、(20.2±6.76)mm,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24);应用ROC曲线求得的骨折线穿出点至股骨外侧肌嵴长度的最佳临界值为20.445mm(灵敏度90.9%,特异度88.2%);25例对侧未骨折骨股骨颈上缘切线穿出点至股骨外侧肌嵴长度的平均值为(19.4±3.16)mm,与临界值20.445mm相近,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9)。此外,Intertan髓内钉治疗组术中外侧壁的发生率为38.7%(12/31),Gamma3钉治疗组为26.3%(5/19),可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9)。
  结论:骨折线穿出点至股骨外侧肌嵴的长度可以用来评估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所致的外侧壁破裂风险,当该长度小于20.445mm时,术中易发生外侧壁破裂。临界值20.445mm所对应的位置可能就是沿股骨颈上缘所作切线穿出点处。Intertan与Gamma3两种不同髓内钉所致外侧壁破裂的发生不存在明显差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