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洪堡国家观中的“完人”教育思想与高等教育实践
【6h】

洪堡国家观中的“完人”教育思想与高等教育实践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绪 论

1.1研究意义

1.2研究的基本概念

1.3文献综述

1.4研究问题、思路与方法

2.洪堡的教育人生

2.1学生时代

2.2早期的学术探索

2.3旅途中的教化感受

2.4就任文教署长

2.5晚年生活

2.6本章小结

3.洪堡的国家观与完人教育理念

3.1“最小”国家:洪堡国家观的主要旨趣

3.2洪堡的完人教育理念

3.3本章小结

4.洪堡国家观中完人培养的基本机制

4.1宗教信仰与人性成长

4.2社会习俗与人性成长

4.3国家法律与人性成长

4.4本章小结

5.洪堡高等教育改革实践

5.1洪堡高等教育改革的背景

5.2洪堡高等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高等教育自由

5.3洪堡高等教育改革的过程与效应

5.4本章小结

6.结 语

6.1研究结论与讨论

6.2研究的创新之处

6.3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 录:威廉·冯·洪堡生平大事记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后记

展开▼

摘要

本文对洪堡国家观中的“完人”教育思想与高等教育进行了评述。威廉·冯·洪堡是德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与教育改革家。作为政治活动家,洪堡的贡献不仅体现在他漫长的从政职业生涯中,而且体现在他对国家理论丰富的思考与研究中,洪堡见证了法国大革命的惨烈图景,他关于国家的起源、性质与作用范围的思考丰富而深刻。作为教育改革家,洪堡在就任普鲁士“文教署”署长期间依据其“完人”教育思想,对近代德国高等教育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时至今日,人们仍然对他的教育思想充满着浓厚的兴趣。
  洪堡集政治活动家和教育改革家于一身。这两个伟大角色的统一,昭示着洪堡在这两个领域中的思想存在某种形式的关联。但迄今为止,在洪堡教育思想与实践的相关研究中,还没有任何著作或论文系统地涉及到洪堡的国家观,这显然与洪堡教育思想的真实意蕴及其历史地位不相匹配。有鉴于此,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要将洪堡教育思想与实践的研究进一步推向深入,就应当将洪堡在多方面的思想和主张结合起来,将对人物“点的研究”或单纯的阐述与介绍,转化为更加系统的研究。如此一来,才能更为深刻和全面地把握洪堡教育思想的原貌,理解洪堡教育思想的真实意蕴。
  洪堡的国家观和其教育主张是完整与统一的理论体系。通过对个人的自由发展及其外部关系的理解,洪堡将其国家观与“完人”教育思想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在洪堡的国家观中,国家只是个人实现自身目的的手段,个人才是国家的真实目的。因此,关于国家理论的一切研究应当从单一的人及其存在的最终目的出发,来探讨国家的作用。在洪堡的“完人”教育思想中,他将“单一的人及其存在的最终目的”界定为摆脱片面性,成为“完整的人”。由此,洪堡的思考集中在了国家设计上,也就是说,怎样的国家设计才能促进单一的人摆脱片面性,成为“完整的人”。洪堡对此的回答是,漠视公民的“正面福利”,关心公民的“负面福利”,在此基础上构建“最小”或“最弱”意义上的国家。
  洪堡所理解的“最小”国家或“最弱”意义上的国家是促进个人摆脱片面性、走向完整的手段。在这样的国家中,无论是宗教信仰、社会习俗,抑或是国家法律,均应服从于个人自由与发展的需要。而国家应当在上述领域中通过“摆正自身位置”的方式,最大限度地维护个人的自由与发展。在洪堡的相关著作中,“最小国家”通过国家在“宗教信仰”、“社会习俗”,以及“法律设计”中的角色而体现,国家这样的角色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效应,形成了洪堡国家观中“完人”培养的基本机制。在上述精神的指引下,洪堡在就任普鲁士文教署长期间,对德国教育的方方面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其中,高等教育改革以柏林大学的创建为标志,是洪堡对近代德国教育改革作出的最大贡献,也是洪堡多方面的思想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运用与深化。曾经担任美国加州大学比较高等教育研究室主任的伯顿·克拉克教授认为,在教育理论研究中要特别注重对历史事实的梳理与分析。这是因为,“如果理解过去有助于我们理解现在,而且过去和现在都为我们提供某些未来的指导,也就意味着承认存在规律性的东西和可以重复的现象”。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研究力求通过对洪堡国家观中完人教育思想与实践的研究,为当下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探寻可供借鉴的资源。
  本文基于洪堡国家观中完人教育思想的基本精神以及在此基础上洪堡高等教育改革的实践成效,研究结论是:其一,人们应当理解,高等教育自由需要特定的思想氛围和国家制度的支撑,离开时代和社会环境,孤立地探讨高等教育自由,事实上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其二,高等教育组织应当恪守自身的性质,关注人的自由与发展,并围绕这样的目标开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活动。其三,国家和社会应当理解,高等教育组织具有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应当允许并鼓励其按照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开展多样化与个性化的办学活动。其四,高等教育自由的目的,并不是追求自身的利益,而是追求人的自由与发展。由此可见,在我国当今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理顺政府与大学关系,以及高等教育活动“科学化”的过程中,洪堡的思想与实践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

著录项

  • 作者

    孙卫华;

  •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

  • 授予单位 苏州大学;
  • 学科 高等教育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许庆豫;
  • 年度 201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G649.516.9;G40-095.16;
  •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德国高校; 学术思想; 洪堡; 国家观;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