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宋代景德镇青白瓷捏塑的形式与特征研究
【6h】

宋代景德镇青白瓷捏塑的形式与特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 论

1.1 宋代景德镇青白瓷捏塑的界定

1.1.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1.2 相关时间的界定

1.2 课题来源和写作目的

1.3 本论文的主要论点及研究方法

1.4 宋代景德镇青白瓷捏塑形式与特征研究的意义

1.5 前人研究成果与存在的问题

1.5.1 前人的研究成果

1.5.2 存在的问题

2 宋代景德镇青白瓷捏塑概述

3 宋代景德镇青白瓷捏塑的形成

3.1 宋代景德镇青白瓷捏塑形成的内在因素

3.1.1 对原始青瓷捏塑装饰风格的承袭和改变

3.1.2 宋代美学和宗教信仰对创作的内在影响

3.2 宋代景德镇青白瓷捏塑形成的外在因素

3.2.1 宋代多元文化带来的新的题材和内容

3.2.2 南北融合带来艺术手法的改良

3.2.3 儒家“尚玉”观对青白瓷捏塑创作的引导

4 宋代景德镇青白瓷捏塑的塑造艺术手法

4.1 宋代景德镇青白瓷捏塑的塑造特点

4.1.1 为宗教信仰服务的宗教人物塑像及特征

4.1.2 以装饰和祈祷为目的的器皿捏塑及特征

4.1.3 以陪葬和赏玩为目的的小品捏塑及特征

4.2 宋代景德镇青白瓷捏塑的艺术手法

4.2.1 传神写照的手法与宋人尙意的精神

4.2.2 “泥性”在创作中的自然释放

5 宋代景德镇青白瓷捏塑的审美特点

5.1 宋代景德镇青白瓷捏塑钟情“泥性”的塑造手法

5.2 宋代景德镇青白瓷捏塑通过诠释意象达到传神的美学风格

5.3 宋代尚玉与青白瓷“假玉器”的品格引导了青白瓷捏塑的创作

6 结 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注释

附录A:插图出处

展开▼

摘要

宋代是一个郁郁乎文哉的时代。以文为尚,从高层到基层,产生了一个整体素养超过前代又后乏来者的文化社会群体。青瓷是陶器过渡为瓷器的重要时期和代表性作品,自秦汉始,其作品里出现了大量捏塑或以捏塑为辅助表现形式的器皿,特别是很多带有宗教色彩的器皿上涵盖象征意义的捏塑装饰更是契合了最朴素的以“立像”而“达意”的雕塑精神。产生于宋代的青白瓷捏塑作品师法自然、淳朴随性,以质朴的艺术手法来表达精彩的时代文化内涵,同时带有强烈的释放“泥性”的鲜明造型特征。青白瓷中出现的大量人物雕塑小品、辅助器皿捏塑和宗教题材人物塑像各具特色,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很多变化和改进。在形式上,青白瓷捏塑表现的更为灵活和生动,充分利用陶瓷的泥性,追求事物描摹的形似,摆脱过多的繁琐雕琢,以“胸有成竹”的艺术把握和“从心所欲”的创作手法达到“传神写照”的目的。人是情感的动物,情感的变化将影响到作品的表达,很多青白瓷捏塑本身不是主要的青白瓷艺术品,其制作没有固定的章法,多是当时的制瓷工人随性而为、率性而作,这里面掺杂了作者非常真实的感情,这种感情通过“意”这个思维手段来表达“象”这个主题。这正是青白瓷捏塑的可贵之处,通过内心的情感活动,加之具有极强可塑性的泥巴,将生活中的形象在内心中梳理之后,胸有成竹的表达出来,通过对“意”的深化进行描摹“写照”,以达到“传神”的目的。景德镇窑是宋代青白瓷最为著名的窑口,其青白瓷捏塑艺术品无论从品质上还是格调上都完美的表达了宋人的审美精神和文化思想,称得上宋代陶瓷雕塑中充分体现宋人尙意精神的代表性作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