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林贤治散文观及其创作研究
【6h】

林贤治散文观及其创作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案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 根——林贤治的人格形成

第一节 林贤治的经历

第二节 林贤治的身份

第三节 林贤治的阅读

第二章 干(上)——林贤治散文的艺术构成

第一节 字词:循旧创新

第二节 修辞:多格活用

第三节 意象:农民视角

第四节 手法:艺术渗透

第三章 干(下)——林贤治散文的思想呈现

第一节 生命体验

第二节 个人主义

第三节 人道主义

第四章 枝——林贤治的散文理论

第一节 鲁迅杂文精神的继承和深化

第二节 散文批评

第三节 当代散文文学史书写

余论林贤治式灵魂的存在意义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当代文坛散文创作尤其繁荣而散文理论极端萧条的背景之下,林贤治必然是当代散文研究中无法忽视的作家之一。就其创作而言,文学性与思想性并重。林贤治的语言精致却不造作,率真而不失风度,同时,其大量有关乡村、知识分子的文字中对历史的审视、对当下的批判以及对未来的质疑能震慑式使读者陷入沉思,难得的是,林贤治与众不同的偏激的话语方式也是其创作价值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其散文理论而言,囿于散文文体特点难成规整系统,但从其散落的散文批评、散文史《中国散文五十年》中依然能够整理出独具个性、内容详实的散文理论体系,其中散文精神的定位、对将“真实”、“思想”作为散文价值标准的提倡、对散文现状的分析、对当下思想生存空间问题的指出都振聋发聩。林贤治的散文观和散文创作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林贤治个人化的散文体系。
  本文对林贤治散文观和散文创作的整理探究分为四个章节展开。
  第一章分别从经历、身份和阅读三个纬度来理解林贤治的人格,奠定知人论世的基础;
  第二章从字词、修辞、意象等方面解读林贤治散文创作的文学性;
  第三章主要讨论林贤治散文的主题呈现,分为生命体验、个人主义、人道主义三个部分;
  第四章分别以林贤治从鲁迅杂文理论的有关继承、散落的散文批评以及《中国散文五十年》为材料和角度,进一步整理和分析林贤治个人化的散文理论体系。

著录项

  • 作者

    王悦华;

  •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

  • 授予单位 苏州大学;
  • 学科 中国语言文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丁晓原;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散文、杂著;
  • 关键词

    林贤治; 散文创作; 文学观;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