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针药结合治疗对色素沉着小鼠酪氨酸酶的含量和皮肤组织结构的影响
【6h】

针药结合治疗对色素沉着小鼠酪氨酸酶的含量和皮肤组织结构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中医对黄褐斑的认识

1.1 黄褐斑病名的沿革

1.2 对黄褐斑病因病机的研究

2.黄褐斑的中医治疗

2.1 黄褐斑的中药治疗

2.2 黄褐斑的针灸治疗

2.3 黄褐斑的针药结合治疗

3.现代医学对黄褐斑病的认识

3.1 现代医学对黄褐斑病因病机的研究

4.现代医学对黄褐斑病的治疗

4.1 全身系统性治疗

4.2 局部脱色治疗

4.3 光学技术治疗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仪器

1.3 实验试剂

1.4 针刺穴位

1.5 实验药物的制备

2.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

2.2 昆明小鼠色素沉着模型的建立

2.3 动物实验方法

2.4 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2.5 统计学处理

3.实验结果

3.1 各组小鼠血中酪氨酸酶含量的比较

3.2 各组小鼠皮肤HE染色的病理形态学观察

3.3 各组小鼠皮肤免疫组织化学的病理形态学观察

3.4 针药结合对小鼠表皮黑色素细胞的个数和数密度的影响

第三部分 讨论

1.动物造模的选择

2.观察指标的选择

3.腧穴的选择

4.方药的选择

5.结果分析

5.1.针药结合治法对小鼠血中酪氨酸酶的影响

5.2.针药结合治法对小鼠皮肤组织结构病理学形态的影响

6.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针药结合治疗方法对色素沉着模型小鼠血中酪氨酸酶含量和皮肤组织结构的影响,从而探讨针药结合法治疗色素沉着的作用机制,以为临床针药结合治疗黄褐斑提供了理论依据。
  方法:采用紫外线照射致小鼠色素沉着的造模方法,将小鼠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VC组、针刺治疗组、中药治疗组、针药结合治疗组。空白对照及模型组不做治疗,VC组采用VC灌胃,针刺治疗组针刺血海、膈俞穴,中药组灌服桃红四物汤药液,针药结合治疗组同时针刺血海、膈俞穴及灌服桃红四物汤。观察各组干预前后模型小鼠皮肤组织结构的变化,同时检测各组小鼠在干预治疗前后皮肤中黑色素数量的变化和血中酪氨酸酶含量的变化情况。
  结果:(1)酪氨酸酶的含量变化:模型组小鼠体内血中酪氨酸酶含量较空白对照组有显著性增高(P<0.01); VC组、针刺组、中药组和针药结合组治疗后的酪氨酸酶含量较于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针药结合组较单纯针刺组与单纯中药组可更显著地降低小鼠酪氨酸酶的含量(P<0.05);针药结合组降低小鼠酪氨酸酶的含量优于VC治疗组(P<0.05)。(2)黑色素细胞数量的变化:模型组小鼠皮肤黑色素细胞较空白对照组有明显增多(P<0.01); VC组、针刺组、中药组和针药结合组治疗后的黑色素细胞数较于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单纯针刺组和单纯中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5),但中药组较针刺组有更显著的效果(P<0.05);针药结合组黑色素细胞数量明显低于其他治疗组(P<0.05),但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3)皮肤组织结构的变化:观察各组小鼠皮肤组织结构的免疫组织化学的病理形态,模型组较空白对照组有显著的变化,上皮层明显增厚,且基底层黑素细胞增多;VC组、针刺组、中药组和针药结合组治疗后皮肤基底层的黑素细胞较于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针药结合组较单纯针刺组与单纯中药组可更显著地减少小鼠基底层黑素细胞的数量;针药结合组减少基底层黑素细胞的数量优于VC治疗组。
  结论:针药结合能够更显著地降低模型小鼠血中酪氨酸酶的含量和皮肤基底层中黑色素细胞的数量,说明针药结合治疗色素沉着模型小鼠较单纯针刺或是单纯中药治疗更加疗效确切,协同作用优于单独刺激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