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全内窥镜下椎间孔外技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附MMP-28在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研究
【6h】

全内窥镜下椎间孔外技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附MMP-28在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腰椎间盘突出症理论研究

1 椎间盘的正常组织结构

2 椎间盘退变机制

3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义及分型

3.1 腰椎问盘突出症定义及其病理分型

3.2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辨证分型

4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进展

4.1 中医治疗方法

4.2 现代医学治疗方法

5 内窥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进展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全内窥镜下椎间孔外技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手术过程

1.3 术后处理

1.4 疗效评价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5 典型病例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MMP-28在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研究

1 材料

1.1 标本

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1.3 主要的试剂与试剂盒

2 方法

2.1 临床病例筛选

2.2 实验分组

2.3 椎间盘标本的摄取

2.4 组织学染色(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2.5 结果判定

3 结果

3.1 临床资料统计

3.2 组织学染色结果

3.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ar Later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FLLIDH)临床上较为少见,但容易误诊,是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的原因之一。传统的开放手术入路有诸如椎板间开窗术、经峡部椎板开窗术、椎间孔切开术、全小关节切除术、椎管成形术及前路手术等,此类手术尽管短期疗效肯定,但是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术中对正常解剖结构产生一定破坏,并且容易导致神经根粘连等问题。本研究旨在评价全内窥镜椎间孔外技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和疗效。同时收集椎间盘组织进行免疫组化研究,通过检测MMP-28在不同分型椎间盘中的表达,研究MMP-28在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
  方法:2014年6月至2015年3月,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共计23例影像学表现为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的腰腿痛患者,在C臂机监视下采用经皮全内窥镜椎间孔外靶向技术进行突出椎间盘摘除,术前、术后1月、3月、6月、12月进行详细的问卷随访,包括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JOA、ODI,末次随访同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将2015年6月-2016年2月期间,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住院行全内窥镜下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的53例LDH患者的椎间盘组织取出作为实验标本。损伤疝出组28例,退变突出组14例,椎体后缘骨软骨病伴突出组11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髓核标本中MMP-28的表达,记录染色阳性率并进行分级,采用等级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MMP-28表达强度与椎间盘退变相关性。
  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微创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35(25-60)分钟,平均出血量5(3-10) ml,平均住院日5(3-8)天,术后随访的平均VAS、JOA、ODI较术前明显下降,末次随访按照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优19例,良3例,可1例。本研究53例进行免疫组化的椎间盘组织,有48例检测到MMP-28阳性细胞染色。包括损伤疝出组检测到25例,阳性率表现为1级12例,2级8例,3级3例,4级2例,5级0例;退变突出组检测到12例,阳性率表现为1级0例,2级1例,3级4例,4级5例,5级2例;椎体后缘骨软骨病检测到11例,其中阳性率表现为1级1例,2级4例,3级3例,4级2例,5级1例。采用秩和检验三组之间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
  结论:经皮全内窥镜椎间孔外靶点技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安全有效的,且在减少复发率、手术创伤、医疗费用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本次实验条件下:1.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以损伤疝出型居多,椎间盘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退变,且MMP-28是促进椎间盘退变的重要因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