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补阳还五汤加减对急性心梗PCI术后气虚血瘀型患者心室重构的影响
【6h】

补阳还五汤加减对急性心梗PCI术后气虚血瘀型患者心室重构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现代医学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心室重构的研究概况

1.1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发展

1.2 PCI术后心室重构的机制

1.3 PCI术后心室重构的临床变化

1.4 PCI术后心室重构的治疗

2.祖国医学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心室重构的认识

2.1 中医病名研究

2.2 中医病因病机研究

2.3 现代中医药治疗进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研究目的

2.研究对象

2.1 病例来源

2.2 病例选择

3.研究方法

3.1 辨证分型

3.2 治疗方法

3.3 观察指标

3.4 统计方法

4.研究结果

4.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前后中医证型的变化

4.2 补阳还五汤加减对急性心梗PCI术后气虚血瘀型患者心室重构的影响

5.讨论与分析

5.1 急性心梗PCI术后中医证型分析

5.2 组方药物分析

5.3 实验结果分析

6.结论

7.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急性心梗PCI术后中医证型分布,以及补阳还五汤加减对于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气虚血瘀型患者心室重构的影响。
  方法:在江苏省昆山市中医院心血管内科行急诊PCI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0例,术前、术后1周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观察急性心梗患者PCI术后中医证型的变化。再选取60例急性心梗PCI术后气虚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治疗组采用常规西药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心功能水平及心室结构等方面的差异。
  结果:
  (1)急性心梗患者PCI术后气虚血瘀证的发生率较术前明显升高,且术后气虚血瘀证明显多于非气虚血瘀证(痰瘀互阻证、寒凝心脉证、正虚阳脱证),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中药治疗组和对照组经治疗后,中医证候定量积分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积分下降更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LVEF值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0.05),治疗组治疗效果更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血清BNP水平均有所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LVIDd、LVIDs均减小(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减小更为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 AMI急诊PCI术后气虚血瘀型最为常见;
  (2)补阳还五汤加减可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提高心功能水平,抑制或逆转心室重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