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郭立中教授从脾胃论治失眠的临床经验研究
【6h】

郭立中教授从脾胃论治失眠的临床经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与文献研究

1.失眠的中医学研究进展

1.1 病名溯源

1.2 病因病机认识

1.3 历代医家治疗失眠经验

2.失眠的西医学研究进展

2.1 病因及发病机制

2.2 诊断标准

2.3 临床治疗

3.调理脾胃法治疗失眠研究进展

3.1 《内经》论述失眠与脾胃的关系

3.2 后世医家对调理脾胃法治疗失眠的发展

3.3 现代医学脑肠理论认识

4.述评

第二部分 病案研究

1.研究对象

1.1 资料来源

1.2 纳入排除标准

2.研究方法

2.1 纳入采集方法

2.2 数据预处理

2.3 数据挖掘方法

2.4 疗效评价方法

3.研究结果

3.1 入选病案的基本信息

3.2 数据挖掘结果

3.3 疗效评价结果

4.讨论

4.1 数据挖掘结果分析

4.2 疗效评价结果分析

4.3 郭立中教授从脾胃论治失眠的学术思想探析

第三部分 典型病案选

1.通降中土案

2.温运脾肾案

3.温养心脾案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以导师郭立中教授近三年从脾胃论治失眠的门诊病案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挖掘及疗效评价研究,归纳导师从脾胃论治失眠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为中医临床治疗失眠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在临床跟师抄方并查阅文献掌握失眠理论知识及研究动态的基础上,收集、整理2014年10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导师从脾胃论治失眠的门诊病案,谨遵纳入标准、排除标准严格筛选,将筛选出的158例,每例取初末两诊,共316诊次的所有病案建立数据库,通过数据挖掘手段,如频数频率分布、关联规则项集等,人机结合地分析病案中临床表现、病机、方药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归纳、总结出证治规律。并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治疗前后分数变化的统计分析,进行初步的疗效评价。
  [结果]158例316诊次病案中,男性40例,女性118例,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年龄分布不均,最大81岁,最小18岁,40-49岁年龄阶段的患者数量最多。临床症状方面,初诊共有73个症状,频率在10%以上的依次是:寐差、易醒、入睡困难、多梦、神疲乏力、脘腹胀满、畏寒、纳差、肢冷、口干、头晕、腰酸、汗多、便溏、醒后难寐、汗少、心悸、便秘、脘腹疼痛、嗳气、颈项僵硬、耳鸣、反酸;末诊阳性症状共49个,出现频率在10%以上的仅有3个:神疲乏力、易醒、汗多;末诊阴性症状中,失眠的主症(寐差、入睡困难、多梦、易醒、醒后难寐)缓解最为明显;失眠的兼症中,与脾胃相关的症状(脘腹胀满、纳差、便溏、脘腹疼痛、便秘、反酸、恶心欲吐)缓解也最为明显。舌象方面,初诊共见18种舌象,出现频率在10%以上的舌苔有8种,依次是质淡红(40.51%)、苔白腻(34.18%)、苔薄白(27.85%)、质暗红(25.31%)、有齿痕(20.25%)、苔黄腻(13.29%)、质暗淡(11.39%)、质淡胖(10.13%)。脉象方面,初诊出现的脉象共10种,频率高于20%的脉象分别为细脉(51.90%)、紧脉(45.57%)、虚脉(26.58%)、沉脉(22.78%)。病机方面,共出现14个病机,频率在10%以上的病机有寒湿中阻、脾肾阳虚、心脾阳虚、血不养神、胃失和降、寒湿凝滞。病机内关联中,血不养神→心脾阳虚、心脾阳虚→血不养神支持度均为33.544%,置信度都达到了100%,寒湿中阻→脾肾阳虚、脾肾阳虚→寒湿中阻的支持度分别为33.544%和43.671%,置信度分别为100%和76.812%,其余出现的关联病机中,与胃失和降有关联的病机最多见。病机与症状关联中,与心脾阳虚-血不养神呈强关联的临床表现为:寐差、入睡困难、多梦、易醒、醒后难寐、腰酸、头晕、心悸、汗多、神疲乏力;与脾肾阳虚-寒湿中阻呈强关联的临床表现为:寐差、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畏寒、脘腹胀满、神疲乏力、便溏、肢冷;与寒湿凝滞-胃失和降呈强关联的临床表现为:寐差、易醒、脘腹疼痛、脘腹胀满、反酸、汗少、颈项僵硬、肢冷。用药方面,心脾阳虚-血不养神病案中共有27味药物,其中制附片、生黄芪、生白术、朱茯神、酸枣仁、炙甘草、姜(生姜、干姜、煨姜)、参(党参、生晒参)、远志、当归、砂仁频率均大于80%;脾肾阳虚-寒湿中阻病案中共有24味药物,其中频率大于80%的药物有:制附片、公丁香、砂仁、炙甘草、姜(生姜、干姜、煨姜)、参(生晒参、党参)、法半夏、生白术、白豆蔻、桂枝;寒湿凝滞-胃失和降病案中共有48味药物,其中朱茯神、炙甘草、厚朴、砂仁、姜(生姜、干姜、煨姜)的频率均在80%以上。在疗效评价研究中,仅选取了治疗时间为28天,且具有治疗前后完整有效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的75例病人,通过对首诊和末诊积分的统计,按照疗效评价标准,临床痊愈18例,显效41例,有效10例,无效6例,总愈显率78.67%,总有效率92%,三组证型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总分及各成分计分经检验,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
  1.导师从脾胃论治失眠的临床常见主症为寐差、入睡困难、多梦、易醒、醒后难寐,甚至彻夜不寐,常伴见神疲乏力、脘腹胀满、畏寒、纳差、口干、头晕等症;舌苔以质淡红、苔白腻或苔薄白为主;脉象常见细、紧、虚、沉。
  2.导师从脾胃论治失眠最常见病机为:心脾阳虚-血不养神、脾肾阳虚-寒湿中阻、寒湿凝滞-胃失和降。分别选用四逆归脾汤(系四逆汤合归脾汤变化组方,导师习惯称为四逆归脾汤)、附子理中汤及镇八方进行加减化裁。
  3.通过治疗前后的匹兹堡量表对比分析得出,导师从脾胃论治失眠疗效确切,有进一步深入探讨的必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