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痰瘀阻络方治疗急性脑梗死痰瘀阻络证的临床疗效观察和磁共振弥散张量分析
【6h】

痰瘀阻络方治疗急性脑梗死痰瘀阻络证的临床疗效观察和磁共振弥散张量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祖国医学对中风病的研究概况

1.1 病名沿革

1.2 病因病机

1.3 中医药治疗

2.现代医学对缺血性卒中的研究概况

2.1 危险因素

2.2 病因分型

2.3 辅助检查

2.4 治疗进展

2.5.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试验目的

2.试验设计

2.1 病例选择

2.2 试验设计方法

2.3 疗效观察指标

2.4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数据

2.5 疗效评价标准

2.6 安全性指标

2.7 统计学处理

3.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临床疗效

3.3 NIHSS评分比较

3.4 Barthel指数比较

3.5 mRS积分比较

3.6 生存质量指数比较

3.7 头颅磁共振弥散张量(DTI)比较

3.8 安全指数

4.讨论

4.1 痰瘀阻络方之浅见及临床疗效分析

4.2 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

5.结论

6.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6.1 创新点

6.2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临床对照观察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分析,评价痰瘀阻络方对急性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生存质量等以及新发梗死灶区细胞内自由水分子弥散运动改善情况的疗效,分析患者颅内新发梗死灶区细胞内自由水分子弥散运动情况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生存质量等的关系。
  方法:采用开放对照的试验设计,选取急性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4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痰瘀阻络方。观察对比患者治疗7d时新发梗死灶区和对侧镜像区部分各向异性(FA)、表观弥散系数(ADC)水平,治疗第0d、7d、14d、28d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Modified Rankin Scale(mRS)积分、生存质量指数变化。
  结果:两组在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病情程度、基础疾病、各项临床评分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生存质量指数较发病后1周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生存质量指数较对照组提高(P<0.05)。
  结论:痰瘀阻络方治疗急性脑梗死痰瘀阻络证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通过DTI检查,客观地证明痰瘀阻络方对梗死病灶区细胞内自由水分子弥散运动的改善作用。本次研究未能验证rFA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