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土著及外源丛枝菌根真菌对三叶赤楠生长效应的研究
【6h】

土著及外源丛枝菌根真菌对三叶赤楠生长效应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植物盆景研究概述

1.2 三叶赤楠研究进展

1.2.1 三叶赤楠概述

1.2.2 三叶赤楠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丛枝菌根真菌概述及土著AM真菌研究进展

1.3.1 丛枝菌根真菌概述

1.3.2 土著AM真菌研究进展

2 研究背景与思路

2.1 研究目标

2.2 研究内容

2.2.1 土著AM真菌对三叶赤楠生长的影响

2.2.2 在非灭菌条件下接种外源AM真菌对三叶赤楠枝梢生长的效应

2.3 技术路线

3 土著AM真菌对三叶赤楠幼苗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地概况

3.1.2 供试植物

3.1.3 试验装置

3.1.4 培养基质

3.1.5 试验方案

3.2 样品收获及指标测定

3.2.1 地栽样品收获

3.2.2 地栽植株生物量的测定

3.2.3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3.2.4 植株养分含量的测定

3.2.5 菌根侵染率的测定

3.2.6 菌丝密度的测定

3.2.7 其它相关指标的计算

3.2.8 统计分析

3.3 结果和分析

3.3.1 菌根隔断对三叶赤楠幼苗根系侵染效应的影响

3.3.2 隔断菌丝对三叶赤楠生物量的影响

3.3.3 隔断菌丝对三叶赤楠植株养分含量的影响

3.3.4 隔断菌丝对管中土有效P及速效K的影响

3.3.5 不同处理下三叶赤楠幼苗生长与土著AM真菌侵染情况的相关性分析

3.4 讨论

4 非灭菌土接种AM真菌对三叶赤楠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地概况

4.1.2 供试植物

4.1.3 供试菌种菌土

4.1.4 试验装置与培养基质

4.1.5 试验方案

4.2 常规指标的测定

4.2.1 形态指标的测定

4.2.2 生理指标的测定

4.3 结果和分析

4.3.1 接种AM真菌对三叶赤楠新梢长度生长的影响

4.3.2 接种AM真菌对三叶赤楠母枝粗度生长的影响

4.3.3 接种AM真菌对三叶赤楠叶面积及厚度的影响

4.3.4 接种AM真菌对三叶赤楠叶片可溶性蛋白、糖与淀粉的影响

4.3.5 接种AM真菌对三叶赤楠叶片POD、SOD与CAT的影响

4.4 讨论

5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为了了解大田土壤土著丛枝菌根真菌及两种外源丛枝菌根真菌对三叶赤楠(Syzygiμm grijsii)生长的效应,设计了两组试验分别研究土著AM真菌以及Glomus intraradices(Gi)和Glomus mosseae(Gm)两种菌剂对三叶赤楠的生长效应。试验一:在田间埋置包裹了不同孔径(30μm:根系不能穿过,菌丝能穿过,0.45μm:根系和菌丝均不能穿过)微孔膜的PVC管,并通过旋转PVC管抑制土著AM真菌侵染管中植株,从而研究土著AM真菌对三叶赤楠生长的效应;试验二:研究在非灭菌条件下接种Gi、Gm以及两者混合菌种对三叶赤楠生长的影响。
  试验一结果表明:1.旋转PVC管与包裹0.45μrn微孔膜两种处理都有效地抑制AM真菌对植物根系的侵染,各项菌根侵染参数都显著低于不旋转PVC管处理,其中T2与T3处理的侵染率较T1处理分别低77.2%与68.3%,均达到极显著水平。2.三叶赤楠幼苗与土著AM真菌形成了良好的菌根效应,从而促进了幼苗对养分氮、磷以及钾的吸收效率,提高了幼苗的生物量,且对植株地上部分的效应高于根系部分,其中T1(包裹30μm微孔膜,不旋转PVC管)处理的总生物量分别是T2(包裹0.45m-30μm双层微孔膜)与T3(包裹30μm微孔膜并旋转PVC管)处理的2.2与2.3倍。旋转PVC管打断了菌根真菌的菌丝,说明土著AM真菌的菌丝能起到传递养分的重要作用。
  试验二结果表明:在非灭菌条件下接种Gi和Gm两种外源菌种均能促进植株新梢增长、母枝增粗以及叶面积与叶厚度的增加,其中接种Gi、Gm和Gi+Gm三种处理的新梢总增长量较对照组CK分别高出2.2%、11.5%与18.3%。接种外源菌剂还改善了植株的糖氮代谢及叶片养分的积累,从而使植株的抗逆性与抗衰老能力得于增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