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密度造林对杉木生长和林下植被的影响
【6h】

不同密度造林对杉木生长和林下植被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3 项目来源及主要经费支持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林分密度控制的理论基础

1.2.2 林分密度效应研究进展

1.2.3 林分密度控制技术研究

1.3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试验设计与调查

2.2.1 试验设计

2.2.2 林地调查

2.2.3 数据分析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密度林分的林木保存率动态变化

3.2 不同林分密度对林分直径结构的影响

3.3 不同造林密度对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的影响

3.4 不同林分密度对林分出材规格的影响

3.5 不同林分密度对林木平均冠幅特征的影响

3.6 不同林分密度对林分平均树高的影响

3.7 不同造林密度对不同年轮段年轮宽度的影响

3.8 不同造林密度对林木形质特征和基本密度的影响

3.9 不同造林密度对林下植被的影响

3.9.1 对林下植被种类的影响

3.9.2 对林下植被多度的影响

3.9.3 对林下植被结构的影响

3.9.4 对林下植被盖度的影响

3.9.5 对林下植被生物量的影响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人工林集约化发展、经营进程中对人工林的林分密度控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举措。本文以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1992年在江西省分宜县大岗山营造的3种杉木密度试验林1110株/ha(A)、1670株/ha(B)以及2500株/ha(C)为研究对象,在20余年连续跟踪监测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不同密度杉木人工林对其林木生长、径阶结构、林木形质特征以及林下植被发育的影响,研究旨在为杉木优质大径阶木材的定向培育方案制定提供参考,研究结果如下:
  (1)随着林龄的增加,三种造林密度的杉木林分保存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经方差分析表明,A造林密度的林木保存率显著高于B和C造林密度。而在8a生和19a生的三种造林密度,林分保存率差异不显著。
  (2)3种林分密度条件下,8a到22 a的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无显著差异,且低密度林分有助于林分大规格材比例的提升;大径材蓄积(胸径>26 cm)占标准地总蓄积以A密度最大(59.9%)、B密度次之(49.2%)、C最小(30.5%)。
  (3)3种造林密度间林分树高、优势高、胸径、尖削度以及密度等特征在0到22年间并无显著差异,但密度为A时,其林分的枝下高显著低于其他两种林分密度,而冠幅面积显著高于B、C。
  (4)林木径向生长均呈现的生长趋势是由快到慢的,20 a以前,A、B、C的径向生长无显著差距,在如此造林密度条件下,其中心材所占部分由高到低为B>A>C。
  (5)3种造林密度对植被群落的影响,A密度造林时限制了林下植被上层高度,A、B密度与C造林密度林分林下植被种类数量、株数间、植被盖度和植被总生物量间均无显著差异,而对平均高度未造成显著影响,三种造林模式的林下植被群落结构主要为华中蹄盖蕨+杜茎山类型。
  上述研究说明在18立地指数条件下,在A、B的密度下造林是具可行性的。此外本文也可为杉木用材林培育技术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持。

著录项

  • 作者

    熊光康;

  • 作者单位

    江西农业大学;

  • 授予单位 江西农业大学;
  • 学科 森林培育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郭圣茂,熊有强;
  • 年度 201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S791.06;
  •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种植密度; 生长性能; 植被群落;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