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城市郊区农民收入阶段性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广州市白云区为例
【6h】

大城市郊区农民收入阶段性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广州市白云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论

1.1 研究意义与研究背景

1.2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1.3 基本概念界定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2.1 关于大城市郊区的理论研究

2.2 关于农民收入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2.3 文献评述

3 大城市郊区农民收入阶段性变化——以广州市白云区为例

3.1 全国农民人均收入阶段性变化

3.2 广东省农民人均收入阶段性变化

3.3 白云区农民人均收入阶段性变化

3.4 白云区农民人均收入变化特征

3.5 本章小结

4 大城市郊区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4.1 影响大城市郊区农村收入变动的各类因素分析

4.2 模型的构建与实证分析

4.3 模型结果

5 结论与建议

5.1 本文的主要结论

5.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4年聚焦“三农”,“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由于实行“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战略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各项惠农政策的陆续出台和不断强化,“三农”问题尤其是农民收入增长乏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等问题得到缓解,2012年全国农民收入增速再次超过城镇居民。但是随着经济进入“结构性减速”阶段,供给侧的结构性矛盾、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资源要素重新配置等原因,农民收入的可持续增长面临新的困难。尤其是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区域经济差异大,农民收入问题仍然值得关注。一般而言,大城市郊区对城市化进程反应最敏感,对中心城市的经济依赖度较高,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特色。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这些地区中有相当一部分将会发展成为大城市扩张区以及农村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磁石,从长远来看当地发展模式也将成为日后大城市周边农村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文章从大城市郊区这一角度展开分析,以广州市白云区农民收入为例,力图通过分析当地农民收入变化和影响因素,研究城市化进程中农民收入与产业结构变化的互动关系,寻找大城市郊区农民增收机制和地区长远发展相吻合的规律和思路,为当地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文章在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梳理了大城市郊区相关发展理论、区域特征及农民收入变化的影响因素,旨在为本研究提供学理基础。其次将不同区域与不同视角相结合,对全国、广东省、白云区农民收入的总体变化、结构变化、城乡居民收入变化进行比较研究,以便对大城市郊区的经济发展及农民收入的特征有更加全面的把握。再根据农民收入不同阶段的变化特征选取影响农民收入的指标因素,通过进行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得出影响大城市郊区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研究得出,大城市郊区农民收入水平及其增长态势有自身特点,工资性收入比重较大且逐年增长,家庭经营性收入比重较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相较全国、全省水平较小。此外,影响当地农民收入的因素较多,其中产业结构及城镇化率影响作用最为显著。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认为大城市郊区应当避免因发展规划欠缺而成为城市发展的附庸,提出了完善当地农民增收机制和区域长远发展的基本思路,即充分发挥大城市郊区区位优势,利用好城市发展的辐射作用,通过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提升农村人力资本、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完善村居治理机制等,在政府主导下构建与完善城乡补偿机制,提升大城市郊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