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日常生活批判及其启示
【6h】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日常生活批判及其启示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第一章 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起源与崛起

一、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起源

二、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崛起

小结

第二章 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崛起及其日标诉求

二、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向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渗透

小结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日常劳动批判

一、私人领域劳动维度

二、公共领域劳动维度

小结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日常社会关系批判

一、身体维度

二、职能维度

三、意识维度

小结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日常生活批判之维的启示

一、从日常生活批判双重维度考察中国女性生活

二、重构日常生活批判维度下的中国女性文化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是女性主义借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某些观点和方法分析当代女性地位和解放问题的一种思潮。二十世纪中期以来,它深受当代哲学中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影响,揭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女性在日常生活中遭受的不平等待遇,深化了我们对当代女性生存、发展状态的认识。但是目前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研究还没有从日常生活批判角度进行梳理。本文力图从日常生活批判的角度把握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对当代社会批判的独特视角,展现这一视角的深度。
  马克思恩格斯是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创始人。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是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批判性理论基础上形成的。虽然马克思恩格斯没有留下有关日常生活的系统论述,但实际上,正是在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到《德意志意识形态》,再到《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的一系列著作中,马克思确立了感性活动、现实的人的出发点,把视角从对作为宏大叙事的精神史的关注转向对作为日常生活的生产活动的关注,从而确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
  在澄清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马克思主义正统性的基础上,文章梳理了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从日常劳动维度和日常社会关系维度考察当代女性生存状态、社会地位和解放道路的理论成果。就日常劳动维度而言,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主要从私人领域劳动和公共领域劳动两个方面考察女性生存状态。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认为应该给予女性从事的家务劳动足够的重视,并且应该给予女性在公共领域内与男性同等的权利,才能实现女性的解放。就日常生活关系维度而言,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主要从身体维度、职能维度和意识维度三个方面反思女性解放问题。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主要利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异化概念考察了女性的日常生活状态,提出女性的身体、职能以及意识实际上被异化的观点,揭示了女性遭受压迫的根源,并推动了女性解放运动的进程。
  本文借鉴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分析,研讨了我国当代女性的生存状态、社会地位、解放之路。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的建立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女性的政治、经济、社会地位,使女性从法律上获得了平等的基本权利。但是在日常生活层面,我国女性遭受的种种不平等、不公正仍然十分明显。我们不能用宏大叙事的正义代替日常生活的正义,必须更加关注女性日常生活的解放,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