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工程影响下的细沙粉沙质岸滩地貌演变——以江苏省茅家港附近岸段为例
【6h】

工程影响下的细沙粉沙质岸滩地貌演变——以江苏省茅家港附近岸段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声明

前 言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海岸工程影响岸滩地貌

2课题支持

3研究意义

第二节研究现状综述

1海岸工程对海岸地貌、海岸环境的影响研究

2岸滩地貌变化的研究

第三节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第四节论文的内容与结构

1论文内容

2论文的基本结构

第二章研究区背景

第一节江苏海岸的发育历史

第二节江苏海岸的基本特点

1海岸类型以淤泥质海岸为主,基岩海岸、沙质海岸较少

2人工岸线占海岸线总长度的比例较大

3海岸低平,岸线平直,潮间带坡度缓

4沿海中部岸外有辐射沙洲分布

5复杂的水沙环境

6海岸淤蚀特征

第三节吕四海岸的形成与演变

1吕四海岸的演变历史

2吕四海岸的动态

第四节吕四海岸的水动力环境

1近海的水文特征

2波浪特征

3潮汐特征

第五节吕四海岸泥沙特征

1泥沙来源

2泥沙特性

第六节吕四海岸的近期动态与潮滩地貌特征

1海域形势

2水道与岸滩近期动态

3断面变化

小结

第三章茅家港双突堤工程建造后的岸滩地貌变化

第一节茅家港航道防护工程概况

第二节工程建造前茅家港岸滩特点

1茅家港岸滩的自然条件

2航道回淤特点

第三节工程建成后的岸滩地貌变化

1茅家港滩面不同位置的冲淤变化

2航道位置的变化

3细沙粉沙质海岸突堤与沙质海岸突堤引起冲淤的比较

4.滩面地貌的变化

5.滩面物质组成的变化

6.滩面地形的极差变化

第四节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滩面冲淤变化的定量研究

1高程累积曲线的变化反映的滩面冲淤变化

2冲淤厚度

3突堤之间的滩面淤积计算

第五节茅家港沉积物粒度变化和磁化率变化

1滩面沉积物的粒度变化

2沉积物磁化率变化

3磁化率变化与粒度变化的关系

4磁化率变化、粒度变化与水动力的关系

第六节茅家港岸滩地貌变化的原因分析

1水动力的变化

2滩面沉积物的变化反映滩面冲淤的变化

第七节茅家港岸滩演变的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1茅家港海域波浪泥沙物理模型设计

2物理模型的建立

3物理模型试验

4.试验总结

小结

第四章离岸堤丁坝组合工程建造后的岸滩地貌变化

第一节茅家港离岸堤丁坝组合工程概况

第二节离岸堤内的淤积分布

1工程区内的滩面淤积分布

2细沙粉沙质海岸与沙质、淤泥质海岸的离岸堤内泥沙淤积分布比较

第三节离岸堤内滩面淤积厚度的计算

1不同淤积时间后的滩面水深

2淤积厚度

3最终淤积厚度

4滩面淤积趋势分析

第四节 垂直剖面上孢粉、粒度和磁化率的变化

1季节性潮滩沉积的孢粉判别

2离岸堤内的垂直剖面上粒度、磁化率与孢粉的变化

第五节离岸堤内滩面淤积的原因分析

1泥沙运动

2离岸堤内滩面淤积厚度差异的原因分析

3离岸堤内滩面新淤积形态变化的原因

小结

第五章结论与讨论

第一节主要结论及创新点

一、主要结论

二、研究特色及创新点

第二节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论文以位于江苏吕四侵蚀性细沙粉沙质海岸的茅家港岸段为例研究海岸工程影响下的岸滩地貌变化。通过分析吕四海岸的发育历史和动力环境,采用GIS技术对滩面地形图进行了数字化,形成不同时期的数字高程模型,运用剖面对比法、数字高程模型计算分析等方法,并结合实地地貌调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地分析研究茅家港附近滩面在工程建设前后岸滩地貌变化,同时采用物理模型试验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结合粒度、磁化率和孢粉变化等辅助手段研究滩面的冲淤变化及其机制,并通过数学计算研究分析突堤之间和离岸堤内滩面的淤积趋势。主要结论如下: 1.茅家港工程建成后,两突堤之间滩面淤积,航道位置和深度稳定。突堤西侧堤角的滩面以冲蚀为主。突堤东侧堤角的滩面处于淤积状态。口门以外的滩面处于冲淤不断变化的状态,航道处于自然摆动状态。茅家港岸滩在自然条件下和工程影响下都有春夏季节淤积、秋冬季节侵蚀的季节变化特点。1991.11~1992.12,突堤内落淤百分比为62%,平均淤积速率达0.008476m/月,1992.12~1993.09突堤内落淤百分比仅为21.8%,平均淤积速率仅0.004439m/月,到1993年9月,堤内滩面淤积达到平衡状态。 2.离岸堤工程建造后,离岸堤内的滩面由原来的冲刷状态变为淤积状态。离岸堤内的滩面上越靠近离岸堤的位置淤积效果越好,且由于被淤积而形成了与原始滩面倾向相反的新滩面。 3.粒度、磁化率和孢粉分布和变化与滩面淤蚀动态的一致性。茅家港突堤西侧滩面,沉积物的粒度粗,磁化率大,水动力增强,滩面侵蚀;突堤之间、突堤东侧的滩面沉积物的粒度细,磁化率小,说明水动力弱,滩面淤积。离岸堤内的滩面柱状图的粒度、孢粉和磁化率的分布和变化都表明:离岸堤建成后,3~4年内滩面的淤积达到了平衡状态。 4.细沙粉沙质海岸工程建成后,附近滩面冲淤分布与沙质、淤泥质海岸工程建成后的滩面冲淤分布有所不同,形成特殊的淤蚀形态:突堤的上游滩面冲刷、下游滩面淤积;离岸堤所造成的淤积沙嘴是开始紧靠离岸堤的背后,后来淤积沙嘴又从岸向海、从离岸堤向陆同时淤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