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越远离物象 越接近心灵——守护艺术的神秘
【6h】

越远离物象 越接近心灵——守护艺术的神秘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声明

前言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碰撞

中国古代书法绘画艺术的境界

艺术创作与“天人合一”

当代艺术与现代人类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本文所说的“物象”是我们头脑中的那种机械的“物象”,那种所谓“科学”的方法观察出的物象。似乎“科学”这个词已经成了真理和正确的代名词。我们现在正在抛弃和遗忘的东西正是西方人崇尚和孜孜以求的东西;我们现在正在引为无上真理的东西却是他们想要扬弃的东西。 本文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入手,分析了中国传统的审美心理中的生命意识,然后对西方文化心念和海德格尔的美学思想进行比较。从美学角度分析艺术与自然;艺术与科学技术的关系,提出艺术不应成为科学的认识标准的限制。探讨了古代中国书画艺术的精神境界对我们的启发,特别是古代书法艺术,这种完全抛弃客观物象的艺术形式,它提醒了我们绘画艺术应该有独立的语言方式,客观物象的准确描摹阻碍了我们体会存在者背后的“真”。书法虽没有具体物象但却更接近自然的本真和艺术的本真。通过对书法艺术和西方现代艺术的进一步探讨,试图寻求一种在绘画中实践书法精神的途径。 本文并非提倡绝对抽象,也并不认为书法是抽象的,而是提倡一种古人对待自然的态度,反对将艺术和自然当作一种可以穷究的公式,认为绝对抽象也是一种对自然的强制分割,也属于西方人本主义的思维方式。所以,文中论及中外杰出的艺术家在创作时的状态,以及他们对自然的神秘性的尊敬。最后,文中对某些当代艺术的“策略化”也提出一些看法,特别是绘画应该更像绘画一些,以体现“人”的意义。在此,文中呼唤一种更本原的艺术,能够让我们“在大地上诗意的栖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