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舟山岛屿种群北草蜥生活史特征的微地理变异
【6h】

舟山岛屿种群北草蜥生活史特征的微地理变异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文献综述

1.1形态特征的两性异形及其进化

1.2形态特征的地理变异及进化

1.3繁殖生活史特征的地理变异

1.4卵数量与卵大小的权衡

1.5温度对爬行动物卵孵化的影响

第二章实验动物的采集和饲养

第三章舟山群岛北草蜥形态特征的变异及进化

引言

3.1材料与方法

3.1.1形态测定

3.1.2统计分析

3.2结果

3.3讨论

3.3.1形态特征的两性异性及其进化

3.3.2形态特征的地理差异

第四章北草蜥繁殖生活史特征的地理变异

引言

4.1材料与方法

4.1.1繁殖生活史特征的测定

4.1.2统计分析

4.2结果

4.2.1产卵雌体大小和繁殖特征

4.2.2卵大小与数量的权衡

4.2.3繁殖特征的主成分分析

4.3讨论

4.3.1繁殖生活史的窝间差异

4.3.2卵大小、窝卵数与母体特征的关系

4.3.3繁殖生活史的地理变异

4.3.4卵大小和数量的权衡

第五章北草蜥卵孵化的热依赖性及地理差异

引言

5.1材料与方法

5.1.1实验材料和卵孵化

5.1.2幼体运动能力测定

5.1.3幼体形态测定

5.1.4统计分析

5.2结果

5.2.1孵化期和孵化成功率

5.2.2幼体大小和形态特征

5.2.3孵化温度对幼体运动表现的影响

5.3讨论

5.3.1卵孵化特征的窝间差异

5.3.2孵化期和孵化成功率

5.3.3幼体特征的地理差异

5.3.4温度对幼体特征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以采集自舟山群岛的九个隔离岛屿和宁波的北草蜥(Takydromusseptentrionalis)为模型,探讨形态和繁殖生活史特征的小地理尺度变异,检测温度对卵孵化以及幼体表型特征的影响。 北草蜥成体体长无两性差异,但雄体头部大小显著大于雌体,雌体腹长则显,著大于雄体。北草蜥腹长和头部大小存在显著的地理变异。 北草蜥繁殖特征存在窝间差异。首窝卵的窝卵数、窝卵重和相对窝卵重明显高于后续窝卵,而卵大小和卵重量无显著窝间差异。协方差分析去除母体体长差异的影响后,卵大小、窝卵数及窝卵重的种群间差异仍然存在,表明相关特征的地理变异具有一定的遗传基础。 用与母体体长的回归剩余值去除母体大小影响后,检测到卵大小与卵数量之间存在权衡关系,表明产卵数量较多的母体须产较小的卵。卵大小和数量的权衡线存在显著的地理变异。 孵化热环境显著影响孵化期,但对孵化成功率无显著影响。来自不同种群的卵孵化期差异显著,如24-32-28℃条件下,嵊山种群的孵化期最长,六横岛的孵化期最短;28℃条件下,嵊山种群的孵化期亦大于其他种群的孵化期。来自不同种群的卵孵化成功率无显著差异。 相同孵化温度下孵出幼体的大小及形态特征具有种群间差异。孵化温度对幼体的表型特征有显著的影响。各地理种群幼体的运动能力无显著差异。孵化温度对幼体停顿次数和疾跑速有显著影响,但对持续最大运动距离无显著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