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政治文化语境下的“去政治化”书写——论20世纪40年代学者散文
【6h】

政治文化语境下的“去政治化”书写——论20世纪40年代学者散文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绪论

第一章 40年代学者散文的生存态势

第一节 40年代国统区的政治文化语境

第二节 40年代解放区和沦陷区的政治文化语境

第三节 40 年代政治文化语境下的“学者散文”

第二章 40年代学者散文的特征:去政治化书写

第一节 远离政治化:自由主义立场

第二节 消解政治化:饱含理趣的日常化叙事

第三节 矫正政治化:打通散文自我闲适的文统

第三章 40年代学者散文“去政治化”书写的原因

第一节 外部环境:战事打破文学常态

第二节 文体演变:现代散文的延宕

第三节 主体诉求:抒发内心的苦闷

第四章“去政治化”书写的成就与不足

第一节 拨正偏锋

第二节 情伤于理

结语

与论题相关的作家作品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三个十年是烽火连天的十年,“战争”是这一时期的关键词。民族矛盾和政治斗争促使文学界形成了以民族意识为主导的抗战文化。在这一文化影响下,报告文学、杂文蔚然成风。同时,这样的政治文化语境也孕育和产生了去政治化的学者散文--这是文学史上值得研究的现象。考察40年代学者散文对于了解现代散文的发展、掌握文学艺术的某些动态和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论文主要从40年代政治文化语境、学者散文界定、去政治化特征、崛起原因、题材取向、审美特征等方面,试图真实、客观地再现20世纪40年代学者散文所处的政治文化氛围,以及这种政治文化语境下的学者散文创作的总体概况。
  本论文采取纵向历时性和横向共时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既有对学者散文历史沿革和发展的梳理,又有对同一时期不同作家作品的比较。通过研究,论文得出以下结论:学者散文是精英知识分子(专业作家除外)创作出来的知性和感性相结合的散文。40年代学者散文去政治化表现在创作主体所持的自由主义立场以及文本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远离政治文化三个方面。40年代学者散文深受传统学者散文的影响,它的出现既与当时的政治环境密切相关,更是创作主体本身的一种情感诉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