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在西方城殿上奏响东方牧笛——论黑塞经典著作中的中国文化因素
【6h】

在西方城殿上奏响东方牧笛——论黑塞经典著作中的中国文化因素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

第一节 黑塞及其作品的背景简介

第二节 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及方法

第一章 论黑塞经典作品中主要中国文化色彩

第一节 黑塞创作早期--中国元素之初探

第二节 黑塞创作中期--中国元素之深掘

第三节 黑塞创作后期--中国元素之圆满

第二章 论黑塞作品中中国文化的成因

第一节 时代与社会因素

一、政治与历史的推动

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落差

三、文学大环境的烘托

四、德国汉学的发展

第二节 家庭及创作环境

一、家庭氛围

二、家庭成员

三、创作环境

第三节 作者自身原因

一、个人的文学积淀

二、个人生命中的三次危机

三、朋友的影响

第三章 黑塞作品中中国文化元素之特点

第一节“德国化”与“黑塞化”

第二节“死亡”式结局的中西结合式寓意

第三节 文化融合、“世界文学”的积极现实意义

结语

中文文献

外文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著名德语作家赫尔曼·黑塞于1946年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和世界意义,以独特的风格和广博的国际包容性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世界读者。黑塞是人类文学史上的一位具有超越了民族、国籍、文化限制的国际主义精神的伟大作家。同时,他也在东方世界,尤其是中国文化中,寻找着理想和救赎。中国文化在他的多部作品中都有很深的烙印,也成为了那个时代对于作者自身以及很多读者都是一剂静心审思的治疗“时代病”的良方。
  本学位论文《在西方城殿上奏响东方牧笛--论黑塞经典著作中的中国文化因素》的论述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前言,简要记述了黑塞及其作品的背景简介、本论题的研究现状、研究手段和研究意义。
  第二部分论述了黑塞作品中产生出长久的国际影响的经典中国形象和元素之体现。这一部分以黑塞的几部经典著作,比如《周幽王》、《诗人》、《克林格索尔的最后夏天》、《悉达多》、《纳尔齐斯与歌特蒙德》、《荒原狼》、《玻璃珠游戏》等等为对象,分析了其中的中国文化元素、论述其代表的意义并简述其特点。
  第三部分分析了引起黑塞作品中众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中国形象和元素形成的具体原因。本章从时代与社会背景、家庭及创作环境、作者自身原因等方面来论述和分析造成黑塞创作中包含中国文化的具体因素。
  第四部分拓展总结了黑塞在以西方文化背景接纳和吸收中国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的再创造的文学有哪些新的特点。
  最后一部分是结语,总结全文,说明了黑塞作品的时代意义,以及在东西方文化交流和融合、拯救人们内心世界等方面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黑塞更像一名时代的医生,他细心、勤恳的发掘出中国古老文化这剂良药,经过自己的酝酿,运用自己独特的理解和加工,创造出一种“中西药结合”的治世良方,让广大的读者如沐春风。在阅读这些经典著作的过程中心灵得到沉淀、净化和陶冶,在这个浮躁的尘世中安定下来,潜入自己的内心,找回自己内心深处最缺少的东西。
  黑塞所提倡的中国文化在当时正处于一次“汉学热”的欧洲,也为其文化自新和自我理念重新整合起到了不少积极意义上的作用。
  时代在变,黑塞思想和著作所代表的积极时代意义却一直不变。在这个多元文化为主导的今天,如果能拥有黑塞所倡导的“多元文化视角”和世界文化一体性的观念,就可以解决世界上政治、历史、文化等等领域的诸多问题。黑塞的著作,在任何时代都值得仔细品读,他是永远的“世界文化公民”。

著录项

  • 作者

    廖心可;

  •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 学科 中国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陈良梅;
  • 年度 2012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I516;
  • 关键词

    文学评论; 中国文化因素; 创作思想; 黑塞;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