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文字下乡”到“文字上移”--乡村小学的兴衰起伏
【6h】

从“文字下乡”到“文字上移”--乡村小学的兴衰起伏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导言

一、研究缘起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文字下乡”:乡村小学的兴起

第一节 “文字下乡”的历史缘起

一、教育家的“下乡运动”

二、费孝通论“文字下乡”

第二节 “文字下乡”的历史进程

一、乡村小学的兴起之初

二、乡村小学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 “文字上移”:乡村小学的衰退

第一节 何谓“文字上移”

一、“文字上移”的概念解释

二、“文字上移”的原因分析

第二节 个案研究:一个乡村小学的衰落

一、建校之初

二、发展历程

三、衰落宿命

第三节 个案的扩展:一个县域的案例

一、柘城县基本情况

二、柘城县小学教育的发展历程

三、柘城县小学教育的发展现状

第三章 “文字上移”过程中的“伤与痛”

第一节 “顺受者”——乡村学生

一、上学远,交通安全隐患增多

二、上学难,小学生辍学率反弹

三、亲情断,乡土认同渐趋迷失

第二节 “买单者”——乡村家长

一、变形的义务教育成本

二、昂贵的进城“陪读费”

三、高昂的随迁“借读费”

第三节 “无奈者”——乡村教师

一、乡村小学生源日减,乡村教师“士气低落”

二、乡村小学撤离出村,乡村教师“流离失所”

三、寄宿学校普遍设立,乡村教师“力不从心”

第四节 “落寞者”——乡村自身

一、“空心化”:乡村社会加速衰败

二、“荒漠化”:乡村文化生态凋敝

三、“离农化”:乡村社会失去根基

第四章 乡村小学何以存在

第一节 乡村小学对于乡村的意义

一、村落中的“国家”

二、乡村社会的希望

三、村落的文化中心

第二节 如何规避“文字上移”过程中的“伤与痛”

一、“眼中有人”

二、“济弱扶贫”

第三节 乡村教育走向何处

一、“逃离”还是“回归”?

二、乡村小学如何“走下去”?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王焕;

  •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 学科 教育学;教育学原理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程天君;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文字;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