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2008年和2012年美国总统竞选辩论的批评话语分析
【6h】

2008年和2012年美国总统竞选辩论的批评话语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Abstract

Contents

List of Tables,Diagrams and Figures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Aims and Significance

1.3 Research Questions of the Study

1.4 The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Research on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2.1.1 Definition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2.1.2 Principle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2.1.3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at Home and Abroad

2.2 Research on Debate

2.2.1 General Introduction of Debate

2.2.2 A Brief Review on Presidential Debate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3.1 Data

3.2 Theoretical Foundation

3.2.1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3.2.2 Fairelough's Three-dimensional Theory

Chapter Four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of US Presidential Debate

4.1 Explanation of US Social Background

4.2 Descrip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US Presidential Debate

4.2.1 Ideational Metafunction:Transitivity Analysis

4.2.2 Interpersonal Metafunction

4.2.3 Textual Metafunction:Cohesion Analysis

Chapter Five Conclusions

5.1 Main Findings

5.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References

Appendix

Acknowledgements

展开▼

摘要

美国总统候选人举行公开的电视辩论历史悠久,辩论选手巧妙地运用语言策略说服观众并获得选民的支持。本文从批评话语分析的视角出发,试图对2008年和2012年美国总统辩论文本进行批评话语分析,旨在揭示语言对传播某些意识形态、构建或维护某些社会关系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帮助听众了解总统大选辩论话语背后的目的或企图。
  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的批评话语分析是近年来比较新的话语分析方法,主要研究语言、权势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本文主要从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概念、人际和语篇三大元功能着手分析,概念功能涉及及物性分析,人际功能涉及语气和情态动词分析,语篇功能涉及衔接分析。
  本文的语料选自2008年和2012年美国总统竞选电视辩论。作为政治性颇高的话语语篇,辩论文本能够很好地体现语言和意识形态、权势之间的关系。通过定量定性相结合的分析发现,不同的候选人选择不同的语言和词汇策略来表达各自的意识形态、权势关系,以及揭示其话语背后隐藏的交际意图。在及物性体系中,相较于其他两位候选人,奥巴马更多地运用物质过程,让观众觉得他客观且值得信任。在语气分析中,最主要的句子类型为陈述性语句,通常用于提供信息以及进行陈述。在情态分析中,中值情态词被合理运用,候选人在陈述上更加悦耳有礼,奥巴马尤其深谙其道。最后,在衔接方面,指称和连词在候选人的整体表述中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对辩论文本进行的批评话语分析,有助于增强人们的批判性思维意识,强化人们独立的判断能力,避免受到他人的干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