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白先勇笔下的欢场女子形象研究
【6h】

白先勇笔下的欢场女子形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概念辨析:何谓“欢场女子”

二、研究现状及趋势

三、论题的提出与拟解决的问题

第一章 白先勇笔下的欢场女子形象谱系

第一节 白先勇笔下的欢场女子类型

第二节 白先勇小说中欢场女子形象的特点

第二章 白先勇欢场女子形象书写的心理动因探究

第一节 郁结于心的女性情结

第二节 对传统道德的反抗意识

第三节 深沉浓厚的怀旧意识

第四节 同性恋者的自恋倾向

第三章 白先勇欢场女子形象书写在文学史上的角色与地位

第一节 继承与接续——白先勇与中国古典文学的青楼书写传统

第二节 颠覆与超越——白先勇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妓女形象书写

第三节 思索与启迪——白先勇与中国当代文学的“灰色女性”形象书写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古往今来,欢场女性一直是作家们所热衷探索和表现的一个重要题材领域,不论是古典文学中光彩照人、色艺双馨的名妓,还是晚清狭邪小说中市侩狡黠的“海上花”,以及中国现代文学书写中的面目可憎的高等妓女和苦难深重的底层妓女,一直到当代文学中角色暧昧不明的“灰色女性”,她们在文学中的存在大都担当了知识分子界定国家与自我身份,表达他们对社会道德、民族文化忧患意识的功能。本文拟从白先勇的小说入手,通过对白先勇作品中的欢场女性形象类型与内涵的探究,分析白先勇建构这一形象谱系深层心理动因,并通过对中国古典文学的青楼书写、现代文学中的妓女形象书写、当代文学中的“灰色女性”书写的梳理,考察白先勇的欢场女性形象书写的文学史意义。本文共分五个部分,内容如下:
  绪论首先对“欢场”和“欢场女子”的概念进行了辨析,即从概念使用者价值取向和文学观念的不同以及概念指涉对象的差异分析了“青楼女子”“风尘女子”“妓女”等概念出现和使用的背景,并阐明了本文使用“欢场女子”概念的原因及内涵;进而梳理了学界对于白先勇作品中女性形象及欢场女性形象的相关研究成果,并初步说明了选择这一论题的缘起;最后介绍了将白先勇笔下的欢场女子形象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以及本文试图解决的几个问题。
  主体部分共分三章,第一章侧重人物分析,即通过对感时伤怀型、“红颜祸水”型、逆来顺受型三种不同类型的欢场女性的分析,指出了白先勇作品中欢场女性形象所呈现的共同特点,即男性世界的能动者、情欲世界的失落者,以及灵肉世界的迷失者。这也就突出了白先勇所塑造的欢场女性形象,与文学史上的同类文学形象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她们被视为有丰富情感和欲望的个人,而不仅仅是道德败坏者、公共卫生的威胁者、“面目可憎”的特殊群体。
  第二章在第一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白先勇欢场女子形象书写的心理动因进行了探究,并认为正是在郁结于心的女性情结、对传统道德的反抗意识、深沉浓厚的怀旧意识以及同性恋者的自恋倾向等的驱使下,白先勇塑造出了这类极具艺术感染力的欢场女性形象。
  第三章将白先勇的欢场女性形象书写置于整体的中国文学史的框架之内,试图对白先勇欢场女性形象塑造的文学史角色与文学史地位做出整体性的描述。通过对白先勇独特的意象思维、工巧的白描艺术,生动的人物对白等艺术技法的分析,追溯了白氏欢场女性人物塑造与中国古典文学青楼文学传统的继承与接续;并从观察角度、个人立场和情感态度上分别解读了白先勇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妓女形象书写的颠覆与超越;最后探讨了白先勇对于当代文学“灰色女性”形象书写的裨益与启迪,指出白先勇在书写欢场女性的形象时,无论是作家的道德介入程度,还是对文学品格的持久坚守上,以及在本土性与现代性的完美结合上,白先勇都给当代作家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结语部分对全文的观点进行了总结,指出了白先勇欢场书写的超越性价值及局限性所在,并引入女性作家的欢场女性形象的塑造为参照系,通过对比白先勇与不同性别作家对同一形象的书写经验,阐明了白先勇跨越书写主体性别界限的独特写作方式,能够更深刻地觉知并表达欢场女性的悲剧命运处境,从而进一步确认了白先勇欢场书写的文学史地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