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利用思维导图优化知识结构的策略研究——以小学数学复习课为例
【6h】

利用思维导图优化知识结构的策略研究——以小学数学复习课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一、研究的原因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原因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

(二)国内相关研究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二)问卷调查法

第2章 思维导图的理论基础

一、思维导图的内涵

(二)、思维导图和概念图的区别

(三)知识结构的内涵

二、思维导图的理论基础

(一)脑科学理论

(二)建构主义理论

(三)知识可视化

三、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与过程

第3章 利用思维导图优化知识结构的教学实践研究

(一)教学问题的设计对比分析

(二)学生思维导图对比分析

二、利用思维导图优势设计高年段”分类(块)”复习课

(一)分类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二)已有知识节点对比分析

(三)“图”式板书设计分析

第4章 调查分析

二、学生对于“思维导图”的适应程度

三、思维导图优化知识结构的作用体现

四、开展“思维导图”课的可行性

第5章 利用思维导图优化学生知识结构的策略

一、教学中重视知识点的积累

二、指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的思路和方法

三、教学设计中坚持开放性原则

四、及时给学生的思维导图作出评价

第6章 总结与反思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思维导图是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所创的一种整理思路的方法,以直观形象的图示建立起概念之间的联系。思维导图在表达关键主题与其各个要点之间的关系时,用图形、颜色、线条、符号、简单的文字等来加以区分和连接,形成放射状的发散性图表。思维导图做到了利用图文并茂的表现手法,加强记忆印象和对概念的理解程度,扩充知识,协调学生对于阅读、理解、记忆、重现等受教环节的互通性。
  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能够有效地促进其独立思考,是教学形式的大胆创新,具有相当显著的实践意义。同时,作为一种科学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针对小学数学课堂和高年段学生知识体系的特点,利用思维导图建立数学意识和模型概念,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并逐步形成数据分析的能力。
  对于小学中高年段的学生来说,小学所有的知识全部堆积起来,很难将它们很系统的整理起来。尤其是在遇到综合性知识的解决问题时,更是不知该如何下手,缺少数学思维能力。针对这种情况,在复习课的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分单元、分块(类)”的整理,逐步实现优化小学生数学知识结构,加强发散性数学思维能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