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微传播时代的公民参与和保障——以微博为例
【6h】

微传播时代的公民参与和保障——以微博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相关概念界定

二、公民参与和公民参与权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内容、方法及意义

第一章 公民参与的理论基础及其在传统媒介时代的困境

第一节 参与民主理论

一、兴起背景

二、主要内容

三、对微传播时代公民参与的价值和启示

第二节 传统媒介时代公民参与的困境

一、渠道困境:单向传播和被动式参与

二、身份困境:“喉舌论”和边缘式参与

三、制度困境:常态机制缺位和短暂式参与

第二章 微传播时代公民参与的结构性分析

第一节 微博的节点传播形态

第二节 微传播时代公民参与的特征

一、参与格局的节点化和开放化

二、参与结构的非中介化和交互化

三、参与行为的集体化和行动化

第三节 微传播时代公民参与的表现类型

一、政府主导型

二、民间主导型

三、组织主导型

第四节 微传播时代公民参与的模式——以7·23甬温线动车事故为例

一、信息发布阶段

二、媒体跟进阶段

三、政府应对阶段

第三章 微传播时代公民参与的冷思考

第一节 微传播的结构性缺陷

一、主体分化:参与的不均衡问题

二、公共空间:离理想的公共领域还有多远?

三、实名制:表达自由和信息控制

第二节 微传播的功能性缺陷

一、群体极化:参与的非理性问题

二、把关人缺失:参与的无序性问题

第四章 完善和保障微传播时代公民参与的途径

第一节 跨越“数字鸿沟”推动微博公民参与均衡化

一、加强偏远贫困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二、培养老年群体的上网能力

第二节 完善法律体系为公民参与提供制度保障

一、出台微博专门法

二、完善微博问政制度

第三节 培养公民意识引导公民参与有序进行

一、开展宣传教育培养公民意识

二、培养具有参与意识的参与型公民

第四节 加强微博参与和其他政治参与形式的结合和补充

一、与信息公开制度相结合

二、与听证制度相结合

三、与信访制度相结合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微博具有民主参与的功能,它作为一种节点化的信息传播平台,已经成为中国公民进行政治参与的重要途径。本文围绕微传播时代的公民参与这一热点话题,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分四个部分展开。
  首先,本文对公民参与的理论基础,即参与民主理论作了梳理,分析了它的兴起背景和主要内容。发现该理论对微传播时代公民参与的价值和启示在于,一是它对参与的强调和重视为微博实现民主参与的功能奠定了理论基础,二是它对参与的教育功能的阐述使发现微博在启迪民智方面的潜力,三是它对工业领域的分析激发了在微博领域实现参与型社会的想象力。接着,从媒介视角出发分析了公民参与在传统媒介时代在渠道、身份和制度方面所面临的困境。
  其次,本文从特征、主要类型和模式三个方面着手对微传播时代的公民参与作了结构性的分析。具体而言,微博公民参与的特征表现在参与格局的节点化和开放化、参与结构的非中介化和交互化、参与行为的集体化和行动化。微博公民参与按照参与主体的力量对比可以分为政府主导型、民间主导型和组织主导型三种。在参与模式的分析上,本文选取了7·23甬温线动车事故作为案例,分析了事件的信息发布阶段、媒体跟进阶段和政府应对阶段,各方力量的参与过程与互动,并总结出一个公民参与的影响力作用模型。
  然后,本文从微博的结构性缺陷和功能性缺陷两个方面对微传播时代的公民参与作了冷思考。发现微博参与主体的分化导致了参与的不均衡问题;微博公共空间离理想的公共领域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微博实名制遏制了谣言传播却可能对公民的言论自由产生影响;群体极化现象导致了参与的非理性问题;把关人的缺失导致了参与的无序性问题。
  基于上述存在的问题,文章最后从四个方面提出规避微博公民参与负面影响的途径。一是应该加强偏远贫困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并设立网络信息服务中心服务老年群体,以其跨越“数字鸿沟”,解决微博上公民参与的不均衡问题;二是在法律体系方面,提出应出台一部微博专门法和完善微博问政制度的措施;三是在公民意识培养方面,应当加强中小学生的宣传教育,提出培育参与型公民的措施;四是应当加强微博参与和其他参与形式的补充与协调,提出和信息公开制度、听证制度、信访制度相结合的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