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1930年代《申报》视野中的苏联形象研究
【6h】

1930年代《申报》视野中的苏联形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论文选题的理由和研究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方法与资料

第一章 《申报》的国际视野

第一节 《申报》重视国际新闻的采编

第二节 《申报》版面设置的国际视野

一、1872——1905年《申报》的版面设置及其国际视野

二、1905年——1930年代《申报》的版面设置及其国际视野

第二章 1930年代《申报》的涉苏报道

一、数量与体裁

二、文章写作手法

第二节 主题与内容

一、外交

二、军事

三、政治

四、经济

五、其他内容的综合分析

第三节 《申报》涉苏文章的作者及构成

一、1930年代《申报》的管理层及其思想倾向

二、1930年代《申报》的主要编辑人员及其思想倾向

三、涉苏文章的社外人员及其思想倾向

第三章 1930年代《申报》展示的苏联形象

第一节 动荡不安的赤色帝国

一、内乱频起、残破不堪

二、经济侵略他国

三、赤化阴谋

第二节 世界和平的中流砥柱

一、“和平代言人”

二、集体安全的建设者

第三节 世界风云中的“要角”

一、日本的制衡者——风云莫测的苏日关系

二、友邦——抗日成功的唯一希望

三、欧局中之巨谜

第四节 有主义、有计划的幸福国度

一、一日千里的现代工业国

二、刻苦牺牲、正义平等的理想天国

第四章 《申报》视野中的苏联形象分析

第一节 阶段与多面性

第二节 客观与真实性

第三节 主观与片面性

第四节 影响《申报》苏联形象波动的主要因素

一、中苏关系的亲疏

二、国际形势的变化

三、求之未得的大同理想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申报》自创刊以来就是一份有着国际视野的报纸,是中国人了解世界风云的一个主要窗口。它在1930年代对苏联有大量的报道和评论,这些报道和评论在展示《申报》国际视野的同时,也为人们初步勾勒了一副1930年代中国人心目中的苏联形象,概括说来,这一形象大致有四种,即:“动荡不安的赤色帝国”、“世界和平的中流砥柱”、“世界风云的要角”和“有主义、有计划的幸福国度”。这四种形象虽在不同阶段显现的程度不同,但总体相互融合,呈现出一个多维的苏联形象。
  导致《申报》呈现不同苏联形象的最重要原因是同一时期中苏关系的亲疏及其变化。中苏交恶时期,《申报》提供的苏联形象非常负面。中苏关系亲善时期,《申报》展现的苏联形象则较为客观和正面。同时,国际形势的变化也是导致《申报》苏联形象波动的重要因素。世界局势的混乱增加了《申报》对苏联在国际格局中重要性的认识,相应地,《申报》也因此更加突出了其“和平柱石”、“要角”等形象。此外,中国一直求之未得的大同理想为《申报》深切地歆羡苏联的社会制度和人民生活提供了动力。随之而来,《申报》也极力将处在水深火热的中华民族与苏联的幸福生活相对比,从而努力呈现苏联“有主义、有计划的幸福国度”形象。
  总之,《申报》呈现的苏联形象是多面的,并且是相对客观真实的。总体来说,《申报》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正在前进繁荣的赤色帝国的苏联形象。

著录项

  • 作者

    张小雨;

  •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 学科 中国史;中国近现代史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萧永宏;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新闻写作;
  • 关键词

    新闻报道; 苏联形象; 民国时期;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