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农产品关税减让与进口的相互关系及经济影响
【6h】

中国农产品关税减让与进口的相互关系及经济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声明

第一章引言

1.1问题的提出

1.2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1.2.1研究目标

1.2.2主要研究内容

1.3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与数据来源

1.3.1研究方法

1.3.2技术路线

1.3.3数据来源

1.4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4.1可能创新

1.4.2不足

第二章文献述评和理论框架

2.1概念界定

2.1.1 UNCTAD对农产品的定义

2.1.2 WTO对农产品的定义

2.1.3 FAO对农产品的定义

2.1.4其他口径对农产品的定义

2.1.5关税

2.2理论综述

2.2.1自由贸易与关税保护

2.2.2关税内生保护理论

2.3文献综述

2.3.1贸易自由化与中国农业

2.3.2关税减让效应论述

2.3.3关税减让方案研究

2.4理论框架

2.4.1关税取消静态效应的经济影响

2.4.2关税减让静态效应的经济影响

第三章中国农产品关税变迁与现状分析

3.1中国农产品关税政策沿革

3.2中国农产品关税水平分析

3.2.1关税水平计算方法

3.2.2农产品关税水平

3.3中国农产品关税结构

3.3.1关税结构

3.3.2关税高峰

3.4简短结论

第四章中国农产品进口格局与结构变化

4.1中国农产品进口贸易基本特征

4.1.1农产品进口波动强度大

4.1.2农产品进口波动频率高

4.1.3农产品贸易在商品贸易中的地位下降

4.2中国农产品进口贸易结构

4.2.1农产品进口细分

4.2.2农产品进口市场分布

4.2.3农产品进口国内地区差异

4.2.4农产品进口主体结构变化

4.3中国农产品进口与比较优势

4.4简短结论

第五章中国农产品关税政策的政治经济分析

5.1理论模型

5.2农产品进口与关税的计量分析

5.2.1模型与变量的选取

5.2.2计量检验方法

5.2.3变量统计特征分析

5.2.4农产品进口单方程估计结果与分析

5.3内生性检验

5.3.1关税内生性检验

5.3.2进口内生性检验

5.4联立方程估计结果

5.5简短结论

第六章中国农产品关税减让的经济影响分析

6.1国际农业市场准入政策改革的艰难历程

6.1.1乌拉圭回合中的市场准入谈判

6.1.2乌拉圭回合市场准入改革评估

6.2国际农业政策的进一步改革

6.2.1多哈回合农业谈判进程

6.2.2多哈回合中的市场准入政策

6.2.3多哈回合中的市场准入提案

6.2.4主要关税减让提案对中国的影响

6.3农业政策改革影响分析的理论基础

6.3.1农业政策改革的福利分析

6.4农业贸易政策模拟模型

6.4.1模型的主要特征

6.4.2模型的主要方程

6.4.3模型的产品范围

6.4.4基本假设

6.5模拟方案设计

6.6模拟结果分析

6.6.1对中国农产品价格影响

6.6.2对中国农产生产影响

6.6.3对中国农产品贸易影响

6.6.4对中国福利影响

6.7简短结论

第七章主要成员农产品总关税政策及经验总结

7.1主要成员农产品关税管理体制分析

7.1.1美国农产品关税政策

7.1.2欧盟农产品关税政策

7.1.3日本农产品关税政策

7.1.4韩国农产品关税政策

7.1.5印度农产品关税政策

7.1.6中国台湾农产品关税政策

7.2主要成员农产品关税管理的经验总结

7.2.1健全的农产品关税体系

7.2.2相互配合的系统政策措施

7.2.3合理利用WTO规则,规避不利局面

7.3中国农产品关税政策选择

7.3.1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减让方案

7.3.2确定新一轮谈判关税减让基期

第八章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8.1主要结论

8.1.1农产品关税总体呈下降趋势

8.1.2农产品关税具有内生性

8.1.3 G20提案更适用用于中国

8.2政策建议

8.2.1调整农业贸易政策,建立合理的农产品关税结构安排。

8.2.2加强、完善中国农业政策体系建设。

8.2.3积极、主动参加谈判,把握动向。

8.3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WTO多边贸易谈判的最终目标是推动贸易自由化,农业议题是其中的焦点和难点。乌拉圭回合《农业协定》首次将农业问题真正纳入多边贸易体制,促进了国际农产品贸易的发展。WTO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已于2000年底启动,WTO各成员方围绕《农业协定》的主要内容继续展开艰苦卓绝的谈判。由于农业谈判分歧较大,整体进展缓慢,已不可能按照预定的时间表于2005年前结束。农业谈判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市场准入,主要涉及各成员如何继续降低农产品进口关税。关税减让是贸易自由化的必然结果,是农产品市场准入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世贸组织农业谈判的重要内容。农产品关税减让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进口国的市场价格、生产者利益、消费者福利和政府关税收入,使进口国对国内农产品的保护水平降低,从而对进口国农产品市场产生一定冲击。中国作为世贸组织的新成员国,农业贸易政策要遵循世贸组织规则,农产品关税已按照《农业协定》中所规定的要求进行减让。新一轮农业谈判中,关税如何进一步改革仍然是各国关注的焦点,各成员方都充分利用参与制定贸易规则的权利,积极提交谈判提案、表明立场和主张,对关税如何减让提出各自的观点,这些观点在农产品关税减让的模式选择方面有着很大的分歧。 本文旨在分析关税减让政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对中国参与农业多边贸易谈判、推动农产品关税政策改革、促进农业发展提出政策建议。首先介绍研究的问题、基本概念、相关理论分析框架及研究对象的背景;其次在全面分析中国农产品关税状况、发展趋势以及进口贸易结构的基础上,根据关税内生化理论建立关税方程,分析进口和关税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运用局部均衡理论探索关税政策改革的经济影响,并借助农业贸易政策模拟模型定量分析关税减让的结果;比较和借鉴WTO主要成员方农产品关税管理体制的先进经验和运作模式,最后在全文结论的基础上,对中国农产品关税政策提供相关建议。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论陈述如下: 1.根据非从价税转换原则、关税配额的实际情况,利用加权算术平均法和简单算术平均法对中国农产品关税进行测算。总体上看,中国农产品关税水平逐渐降低。关税结构变化不仅仅表现为税率下降,还体现在更多的农产品实行了较低关税和农产品关税高峰的减让。但关税结构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动,关税离散系数始终保持在0.6左右,表明中国关税税目档次过多和商品间税率的差别较大。 2.中国农产品进口增长非常快,年均增长率为15.03%,从离散系数的对比来看,农产品进口离散系数最高,反映了中国农产品进口的大幅度波动;用趋势分解法对中国农产品进口额进行时间趋势拟合,发现农产品进口波动频率高,但存在比较固定的有规则的周期。同时,农产品进口的产品结构,反映了其遵循中国农业要素禀赋结构的倾向,且这种趋势正进一步得到加强。 3.对中国农产品关税和进口的关系进行理论研究和计量分析,建立农产品进口单方程,利用面板数据估计得到关税弹性参数;根据关税内生化理论建立关税方程,并探讨影响关税的其他因素。农产品进口和关税通过内生性检验,其结果证明他们具有内生性,改变了以往研究中关税常常外生的假定,即关税由政府主观决定。联立方程结果表明进口内生于关税水平、GDP、汇率和国内外市场价格差,关税内生于进口、财政支农、劳动生产率、贸易竞争指数、农业占国民经济比重、农业劳动力比重、农户家庭非农收入比重以及农业劳动力人均资本密集度。 4.乌拉圭回合推动了农业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但国际农业政策改革是不彻底的。新一轮国际农业政策改革启动后,主要成员方提出多种减让提案。从中国的关税结构特征中得到的另外一个重要启示是:波段跨度越大的提案,对中国越有利。运用农业政策模拟模型对多哈回合农业谈判中的主要关税减让提案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模型模拟结果显示,多哈回合农业谈判对推动农业贸易自由化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关税政策进一步改革对中国福利的影响不显著,按照美国提案,中国福利增加7.2亿美元;按照欧盟提案,中国的福利损失6.7亿美元;按照G20提案,中国福利增加2.4亿美元。就总福利而言,美国提案有利于中国。按照美国提案,中国的福利增加主要来自消费者剩余的增加,而中国政府关税收入减少和生产者收入下降;按照G20提案和欧盟提案,中国的生产者福利增加,当前中国政府密切关注农民增收问题的背景下,G20提案更适合中国。 最后,在前文所作分析的基础上,并结合其他成员农产品关税管理体制,提出中国调整农产品关税政策的相关建议。

著录项

  • 作者

    钟钰;

  •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

  • 授予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
  • 学科 农业经济管理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李岳云;
  • 年度 200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F752.652;
  • 关键词

    关税管理; 农产品; 农业贸易; 产品结构;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