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长江三角洲地区景观格局分析及其应用研究
【6h】

长江三角洲地区景观格局分析及其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引言

1.1选题背景

1.2研究目的、意义与内容

1.2.1研究目的和意义

1.2.2研究内容

第二章相关理论及其研究进展

2.1景观生态学理论

2.1.1景观、景观要素与景观生态学

2.1.2景观生态学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

2.1.3景观生态学发展概况

2.2景观格局

2.2.1景观结构、功能与景观格局

2.2.2干扰、景观异质性与景观格局

2.2.3景观格局研究

2.3景观生态规划

2.3.1景观生态规划的内涵

2.3.2景观生态规划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

第三章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3.1研究区域概况

3.1.1自然地理概况

3.1.2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

3.2数据来源

3.3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3.3.1数据处理

3.3.2景观格局指数的选取和计算

3.3技术路线

第四章长江三角洲景观格局分析

4.1长江三角洲景观生态类型划分

4.1.1划分依据和原则

4.1.2景观斑块类型

4.2长江三角洲地区综合分区

4.2.1分区方法

4.2.2综合分区

4.3长三角景观格局分析

4.3.1长江三角洲地区景观结构分析

4.3.2长江三角洲地区景观多样性分析

4.4小结

第五章景观格局分析在景观生态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5.1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

5.2景观生态格局框架构建

5.2.1生态廊道体系建设

5.2.2区域景观生态调控对策

5.3生态规划优化管理措施

第六章结论与讨论

6.1结论

6.2讨论

6.2.1景观格局分析部分

6.2.2景观生态规划部分

6.2.3可能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景观格局分析是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研究内容,它对深入认识研究对象的结构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景观结构与功能相互作用,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功能的实现是以景观生态系统协调有序的空间结构为基础的,不同的空间结构形式,具有不同的功能特点和类型。不同的景观格局,对应着相应的功能。景观生态规划的内涵要求规划遵从景观生态功能的完整性、自然资源的内在特征以及社会经济的实际条件,因此,有必要在景观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对区域景观的生态功能进行分析,总结其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区域景观资源的特征分析,以为区域景观功能与景观格局的优化提供依据。 1.在分析了长三角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的基础上,利用土地利用数据,和长三角行政区域分布资源,结合现场调查,将长三角景观类型划分为水田、旱地、林地、草地、水域、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其它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等9类景观斑块类型,并绘制成长三角地区景观斑块类型图。 2.选取了特定的景观格局指数,从景观斑块特征、景观异质性、景观要素空间关系以及景观要素空间分布与环境等方面对长三角地区进行了景观格局分析。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景观格局状况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并分析了该区域景观格局的优缺点。具体如下: (1)长江三角洲景观格局优点为:①长江三角洲区域内景观资源丰富,并且不同区域有自己的景观资源特色。②长江三角洲中部及北部有广而宽阔的水域,而南部则有广而密集的林地,可依此构建景观生态廊道,促进该区域整个生态系统物质转化和能量流通。③长江三角洲苏浙沪集约开发区和苏中沿江区水田景观密集,以苏中沿江区为最,便于开展集约化种植方式。浙北低山丘陵区和浙东北沿海区不仅有大面积林地,并且受人为扰动较小,林地景观资源保存完好(2)虽然长江三角洲地区景观资源丰富,并且有很多的优势,但是它仍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缺陷:①这个区域中,农村居民点用地均非常分散,容易引起一系列负面的影响,如资源重复配置、面源污染等。②未利用土地景观,即土地后备资源不足,而且分散零散,不便于大规模利用。 3.在已有景观格局分析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对LUCC进行处理,先由点到线构建出长江三角洲地区生态网架,然后再由线定点划分出各个生态源区和生态廊道。并结合景观格局优缺点,提出区域生态调控对策和优化管理的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