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清瘟败毒散2种新剂型的药效和体外抑菌效果比较
【6h】

清瘟败毒散2种新剂型的药效和体外抑菌效果比较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中药剂型的研究进展

1.1 中药剂型的发展简史

1.2 中药剂型的特点

1.3 中药剂型与功效的关系

2 清瘟败毒散研究进展

2.1 清瘟败毒散溯源

2.2 清瘟败毒散的临床应用

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清瘟败毒散2种新剂型对鸡大肠杆菌感染的疗效比较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药物及主要试剂

1.2 主要仪器设备

1.3 菌种准备

1.4 攻毒剂量预试

1.5 治疗试验

1.6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2.2 实验室检查

2.3 增重变化

3 讨论

3.1 清瘟败毒颗粒与清瘟败毒散的疗效比较

3.2 清瘟败毒合剂与清瘟败毒散的疗效比较

3.3 清瘟败毒散的作用机理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清瘟败毒散2种新剂型对鸡大肠杆菌和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的疗效比较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药物

1.2 菌种准备

1.3 攻毒剂量预试

1.4 治疗试验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2.3 实验室检查

2.3 病理变化

2.4 增重变化

3 讨论

3.1 清瘟败毒颗粒与清瘟败毒散的疗效比较

3.2 清瘟败毒合剂与清瘟败毒散的疗效比较

3.3 中药在鸡大肠杆菌病和巴氏杆菌病防治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清瘟败毒散2种新剂型体外抑菌效果的比较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药物

1.2 药物准备

1.3 菌液准备

1.4 抑菌效果测定

1.5 最小抑菌浓度测定

1.6 最小杀菌浓度测定

1.7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抑菌效果

2.2 最小抑菌浓度

2.3 最小杀菌浓度

3 讨论

3.1 清瘟败毒散2种新剂型抑菌效果的比较

3.2 清瘟败毒颗粒和清瘟败毒散的抑菌效果不优于清瘟败毒散的原因

3.3 中药抗菌作用机理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致 谢

展开▼

摘要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药生产引入了许多新技术、新工艺,使中药的剂型更加丰富多彩,不仅提高了中药的疗效,而且更方便临床应用。清瘟败毒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收载的成方制剂,具有泻火解毒、清热凉血的功效,主治热毒发班、高热神昏,常用于动物感染性疾病的治疗。该药是由原料药粉碎制成的散剂,最近有人研制出清瘟败毒颗粒和清瘟败毒合剂两种新剂型。为了评价这两种新剂型的优劣,本研究比较了清瘟败毒散2种新剂型对人工感染鸡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大肠杆菌病和巴氏杆菌病的疗效和体外抑菌效果,旨在确认清瘟败毒散两种新剂型的功效,为开发清瘟败毒散的新剂型和提高临床疗效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分为以下3部分:
   试验一、清瘟败毒散2种新剂型对鸡大肠杆菌感染的疗效比较30日龄罗曼蛋公鸡339羽随机分为9组,除空白对照组外人工感染鸡大肠杆菌,发病后分别处理。阳性对照组不给药,清瘟败毒颗粒的3个剂量组分别混饲高、中、低剂量的清瘟败毒颗粒,清瘟败毒合剂的3个剂量组分别混饮高、中,低剂量的清瘟败毒合剂,清瘟败毒散对照组混饲清瘟败毒散;每天1次,连续5 d。每天观察各组的临床症状和死亡情况,连续观察7 d,统计各组的死亡率、治愈率、有效率和增重情况。结果,清瘟败毒颗粒中剂量组和清瘟败毒合剂高剂量组的死亡率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治愈率和有效率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清瘟败毒颗粒高、中剂量组和清瘟败毒合剂高、中剂量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清瘟败毒散对照组、治愈率和有效率明显高于清瘟败毒散对照组;清瘟败毒颗粒中剂量组和清瘟败毒合剂中、低剂量组的均增重率明显高于阳性对照组和清瘟败毒散对照组。表明,清瘟败毒散2种新剂型对鸡大肠杆菌感染有可靠的疗效,清瘟败毒颗粒和清瘟败毒合剂优于清瘟败毒散。
   试验二、清瘟败毒散2种新剂型对鸡大肠杆菌和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的疗效比较43日龄罗曼蛋公鸡364羽随机分为9组,除空白对照组外人工混合感染鸡大肠杆菌和巴氏杆菌,发病后分别处理。阳性对照组不给药,清瘟败毒颗粒的3个剂量组分别混饲高、中、低剂量的清瘟败毒颗粒,清瘟败毒合剂的3个剂量组分别混饮高、中、低剂量的清瘟败毒合剂,清瘟败毒散对照组混饲清瘟败毒散;每天2次,连续3 d。每天观察各组的临床症状和死亡情况,连续观察9 d,统计各组的死亡率、治愈率、有效率、病理变化和增重情况。结果,清瘟败毒颗粒中、低剂量组和清瘟败毒合剂的3个剂量组的死亡率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治愈率和有效率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清瘟败毒颗粒低剂组的死亡率显著低于清瘟败毒散对照组(P<0.05),治愈率和有效率显著高于清瘟败毒散对照组(P<0.05);清瘟败毒合剂低剂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清瘟败毒散对照组,治愈率和有效率明显高于清瘟败毒散对照组;清瘟败毒颗粒和清瘟败毒合剂各组的病理变化多显著或明显轻于阳性对照组和清瘟败毒散对照组;清瘟败毒颗粒高、中剂量组和清瘟败毒合剂低剂量组的均增重率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和清瘟败毒散对照组(P<0.05)。表明,清瘟败毒散2种新剂型对鸡大肠杆菌和巴氏杆菌混合感染有可靠的疗效,清瘟败毒颗粒和清瘟败毒合剂优于清瘟败毒散。
   试验三、清瘟败毒散2种新剂型的体外抑菌效果比较测定了清瘟败毒颗粒、清瘟败毒合剂和清瘟败毒散煎剂对3种鸡大肠杆菌(O78、O18、O2)和2种鸡巴氏杆菌(C48-1、C48-2)的体外抑菌效果、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清瘟败毒颗粒对5种细菌低度敏感,对3种大肠杆菌的MIC和MBC分别为250、1000 mg·mL-1,对2种巴氏杆菌的MIC和MBC分别为125、500 mg·mL-1;清瘟败毒合剂对5种细菌不敏感,对3种大肠杆菌的MIC和MBC分别为500、2000mg·mL-1,对2种巴氏杆菌的MIC和MBC分别为250、500 mg·mL-1;清瘟败毒散煎剂对巴氏杆菌C48-1中度敏感、对其余4种细菌菌低度敏感,对5种细菌的MIC和MBC与清瘟败毒颗粒相同。表明清瘟败毒颗粒和清瘟败毒合剂的抑菌效果不优于清瘟败毒散煎剂,其原因可能与制剂中的辅料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