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育种者植物新品种保护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以玉米品种为例
【6h】

育种者植物新品种保护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以玉米品种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导言

1.1 选题依据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

1.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3.1 研究方法

1.3.2 数据来源

1.4 论文框架及技术路线

1.4.1 论文结构

1.4.2 技术路线

1.5 可能的创新与存在的不足

1.5.1 可能的创新

1.5.2 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植物新品种保护

2.1.2 品种审定

2.2 理论依据

2.2.1 产权理论

2.2.2 技术创新外部性与产权

2.2.3 计划行为理论

2.2.4 决策理论

2.3 研究综述

2.3.1 知识产权保护申请行为研究

2.3.2 植物新品种权维权及转让研究

2.3.3 植物新品种保护与审定关系研究

第三章 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状况

3.1 基本现状

3.1.1 品种保护申请授权逐年增长

3.1.2 授权品种推广面积逐步增大

3.1.3 国外品种在华申请积极性高

3.1.4 玉米品种保护和审定情况

3.2 存在问题

3.2.1 申请保护的品种结构单一

3.2.2 品种保护和审定申请存在差距

3.2.3 地区间品种保护申请差异明显

3.3 小结

第四章 育种者植物新品种保护行为影响因素

4.1 数据来源

4.2 影响因素

4.2.1 环境因素:品种权维权困难

4.2.2 制度因素:品种保护程序繁琐

4.2.3 成本因素:品种保护相关费用

4.2.4 品种特性

4.2.5 其他因素

4.3 小结

第五章 育种者植物新品种保护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1 研究假说

5.2 模型估计与实证分析

5.2.1 模型构建

5.2.2 研究对象说明

5.2.3 实证分析

5.3 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对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科研机构植物新品种保护研究调查问卷

附录二 种子企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研究调查问卷

致谢

展开▼

摘要

种子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利用杂交育种、转基因技术和分子生物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增强种子质量,提高种粮单产成为目前我国关注的重点。植物新品种保护不仅有效激励了育种者积极性,更切实保护了我国种质资源。自1999年我国加入UPOV1978文本以来,截至2011年底,共有品种保护申请量9016例,授权量3713例,授权比重达41.18%,企业和科研育种单位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鼓励,全国推广面积10万亩以上品种中授权品种占比逐步增大,国外育种企业和个人在我国品种保护申请积极性高。然而分析中发现,我国品种保护工作仍存在一定问题,其一保护品种结构单一,主要集中在水稻、小麦、油菜、玉米等大田作物;其二地区间品种保护申请情况相差较大;其三,品种保护与审定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品种审定数量多,审定品种申请品种保护比重偏低。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的梳理,结合问卷实地调研获得的信息,识别出影响我国育种者植物新品种保护申请行为的若干因素,包括品种产量等特性、品种维权难易程度、品种保护制度等。紧接着,本文选取审定品种中申请品种保护比重仅有24.00%的玉米为研究对象,运用Logistic模型对预期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得出几点显著影响因素,其一为品种本身特性,育种者更愿意为产量高、生育周期短的常规品种申请品种保护;其二为品种保护环境,在一个品种侵权行为少、地方品种保护申请量较多、品种保护费用较低的品种保护环境下,育种者植物新品种保护申请积极性更大。除此之外,育种者会综合考虑自身资金、时间等成本以及品种申请复杂度、品种保护重要性等因素,来选择是否将品种保护申请权进行转让。
   基于研究结论,文章最后提出三点建议:首先鼓励校企合作研发,各司其职,共同培育优质品种;其次政府主力种子市场监管,借公众之力营造良好品种保护氛围;再次通过制度的完善,推行品种保护和审定工作齐头并进模式,加快品种保护工作开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