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社会支持与农民工子女城市融入问题研究——以南京市“希望来吧”为例
【6h】

社会支持与农民工子女城市融入问题研究——以南京市“希望来吧”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图表目录

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和数据来源

1.4.1 技术路线

1.4.2 数据来源

1.5 论文结构

1.6 可能的创新和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农民工子女

2.1.2 城市融入

2.1.3 社会支持

2.2 文献综述

2.2.1 农民工子女城市融入的相关研究

2.2.2 农民工子女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2.2.3 文献简要评述

第三章 南京市“希望来吧”项目分析

3.1 “希望来吧”背景介绍

3.2 南京市鼓楼区“宝船社区希望来吧”案例分析

3.2.1 “宝船社区希望来吧”简介

3.2.2 “宝船社区希望来吧”社会实践

3.2.3 “宝船社区希望来吧”学生作品

第四章 农民工子女城市融入的实证分析

4.1 问卷设计与数据来源

4.2 样本基本信息

4.3 农民工子女城市融入现状

4.3.1 农民工子女的在校学习状况

4.3.2 农民工子女的课外娱乐状况

4.3.3 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归属状况

4.3.4 农民工子女家庭情况分析

4.3.5 农民工家长教育理念分析

4.3.6 农民工家长未来打算及城市融入情况

4.4 农民工子女及家长对“希望来吧”评价分析

第五章 全文总结及政策建议

5.1 全文总结

5.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由传统的农业型社会向现代化的商业型社会转型。在此过程中,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寻求发展,这种“民工潮”进入城市一方面为城市发展做出了贡献,但另一方面引发了就业、社会治安等问题。且随着“民工潮”规模的扩大,其子女也随之进入城市一同生活。然而,因为很多农民工子女是在老家出生之后才迁移至城市生活,他们不适应这种环境的变化,以及因为农民工子女成长的环境、家庭经济等与城市小孩不一样,在城市生活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因此,农民工子女融入城市这一问题需要相关社会支持的帮助以及促进。
  2011年12月,江苏省共青团正式建立了“希望来吧”志愿服务项目。“希望来吧”主要是提供农民工子女课后学习和娱乐的场所,是连接志愿者和农民工子女的中间平台,通过提供活动场所以及学习娱乐资源,组织各类活动,让农民工子女能够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文章以“希望来吧”为例,简单阐述了“希望来吧”成立的背景、意义、目的、具体措施、运行机制等内容,重点分析了南京市“宝船社区希望来吧”,详细介绍了“宝船社区希望来吧”的具体活动以及参与农民工子女的相关情况。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参加“希望来吧”的农民工子女以及其家长的相关情况。从在校学习、课后娱乐、心理归属等考察农民工子女的城市融入现状,以及从家庭情况、家长教育理念、未来打算等侧面反映农民工子女的城市融入情况。结果发现,目前,大部分农民工子女都已适应城市生活,但从心理归属上来说,南京市农民工子女的城市融入程度偏低,其家长的融入程度也偏低。相关社会支持活动(本文指“希望来吧”项目)对于农民工子女的城市融入有一定程度上的促进作用。
  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文章还客观地评价社会支持的成效与不足,并从学校、家庭、社区三个方面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即学校应规范教育管理,为农民工子女提供良好的学校教育,并且农民工子女家庭的经济状况及教育情况都需改善,同时,应加强社区社会支持,为农民工子女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完善农民工子女的社会支持网络,帮助农民工子女能够尽快融入城市生活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