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分析
【6h】

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和基本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基本框架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1.5.1 可能的创新

1.5.2 不足之处

1.6 国内外研究综述

1.6.1 影子银行体系的分类及特点

1.6.2 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1.6.3 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的影晌

2 影子银行发展概述

2.1 影子银行的概念

2.2 我国影子银行产生的原因

2.2.1 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背景

2.2.2 我国影子银行的产生原因

2.3 我国影子银行的特点及影响

2.3.1 我国影子银行的基本特点

2.3.2 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的影响

3 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影响的理论分析

3.1 货币政策传导的一般理论

3.1.1 货币政策传导类型

3.1.2 中国主要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3.2 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

3.2.1 削弱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效果

3.2.2 降低再贴现再贷款的作用力

3.2.3 弱化公开市场业务效力

3.2.4 影响利率工具使用效果

3.3 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

3.3.1 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操作目标的影响

3.3.2 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

3.3.3 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影响

3.4 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影响

3.4.1 降低商业银行传导主体地位

3.4.2 降低了货币政策传导方向的可控性

3.4.3 减少了可控的货币政策传导途径

3.4.4 增加了货币政策传导的外部时滞

4 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实证研究设计

4.1.1 研究方法

4.1.2 变量选取及数据处理

4.2 实证研究

4.2.1 平稳性检验与模型的构建

4.2.2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4.2.3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4.2.4 方差分解

5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政策建议

5.2.1 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测与引导

5.2.2 完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5.2.3 完善货币政策工具

5.2.4 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自从麦卡利在2007年提出“影子银行”的概念后,这一新兴的经济体受到了金融业内的广泛关注。目前较为权威的概念是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在2011年提出的,将其定义为“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及监管套利等问题,包括各类相关机构和业务活动的信用中介体系”。国内影子银行体系从本世纪初开始快速发展,至今已经十余年的时间。尤其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受投资回报率、融资需要、流动性要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资金需求与供给方的双重作用下,银行理财、委托贷款、民间融资等影子银行产品和业务蓬勃发展,使新增贷款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占比不断下降。影子银行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既有利又有弊。从正面来看,它拓展了金融市场融资渠道,弥补了现有主流金融体系的不足,尤其是满足了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促进了其发展;此外,它还推进了金融创新,推动了金融市场改革的进程。从反面来看,影子银行的潜在风险有可能对金融市场造成冲击,提高期限错配风险、违约风险、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压力,其“信用创造”功能和监管的不到位可能会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
  货币政策是一国政府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货币政策的失效将会严重影响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回顾货币政策相关理论,根据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分析了影子银行可能作用于我国货币政策的三个方面:一是对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由于影子银行产品和业务游离于监管之外,难以准确估计,可能会影响再贴现、窗口指导、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等调控手段的效力,使货币政策调节的难度不断增大。二是对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影子银行向社会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会弱化基础货币的调控效果、降低货币乘数的稳定性、减少货币供应量与最终目标的相关性,从而使通过影响中间目标变量来实现最终目标的心愿难以达成。三是对政策传导渠道的影响。影子银行发展削弱了传统银行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减少了货币政策传导方向和传导途径的可控性。
  紧接着,本文通过建立SVAR模型,实证研究了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信贷渠道和最终目标的影响。本文借鉴金融稳定理事会的定义,从广阔的视角来看待影子银行,将在正规金融体系以外的,通过非银行信贷渠道进行信用活动的金融实体和活动都纳入该范畴。由于影子银行体系主体多且复杂,数据难以搜集,并没有权威的官方统计数据,因此本文通过间接法,将社会融资总量扣除银行信贷所得作为影子银行规模的近似数据,而目前最能体现全社会融资总量的计量数据就是央行发布的社会融资规模数据。除此之外,文章选取工业增加值、CPI、M2、银行新增贷款分别作为GDP、通货膨胀率、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的代理变量。结果表明,影子银行对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的影响是中性的,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效力在减弱,信贷规模目前仍是有效的政策传导渠道。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相应的结论和政策建议。货币当局和监管机构应客观的看待影子银行的发展,既承认其具有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应警惕影子银行发展可能带来的一些不良影响,采取积极的措施去应对,做到趋利避害。一方面要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测和引导,推动影子银行的有序发展。另一方面货币当局要完善相关政策变量,一是要完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扩展宏观观测指标,加强利率指标的运用;二是要完善货币政策工具,从数量调控转向价格调控;三是完善传导机制,加强对商业银行监管,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便利。通过以上措施,更好的发挥影子银行对宏观经济的正面作用,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