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面向大学生需求的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研究
【6h】

面向大学生需求的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第二章 国内外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研究与发展现状

2.1 国外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理论与实践研究概况

2.2 国内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理论研究概况

2.2.1 移动阅读理论研究

2.2.2 移动阅读服务研究

2.3 国内“985”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实践现状

2.3.1 移动阅读服务的开通数量

2.3.2 移动阅读服务的服务模式

2.3.3 移动阅读资源平台

2.3.4 移动阅读服务的对象与收费

2.3.5 移动阅读服务的推广方式

第三章 图书馆用户移动阅读需求理论框架

3.1 理论基础

3.1.1 信息行为理论

3.1.2 阅读行为理论

3.2 移动阅读需求理论框架

第四章 高校图书馆用户移动阅读需求实证研究

4.1 问卷设计与调查过程

4.1.1 问卷设计

4.1.2 调查问卷内容

4.1.3 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4.1.4 问卷信度分析

4.2 调查对象的描述性分析

4.3 调查数据分析

4.3.1 移动阅读目的

4.3.2 移动阅读内容需求

4.3.3 移动阅读内容表现形式需求

4.3.4 移动阅读服务技术需求

4.3.5 移动阅读服务方式需求

4.4 个人特征对用户移动阅读服务需求的影响

4.4.1 学历的影响分析

4.4.2 性别的影响分析

4.4.3 学科的影响分析

第五章 面向大学生用户需求的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对策

5.1 我国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的存在问题

5.2 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改进策略

5.2.1 强化阅读内容资源建设和管理

5.2.2 改进移动阅读服务技术

5.2.3 加强对用户移动阅读需求与行为的研究

5.2.4 完善移动图书馆阅读系统,提高个性化服务水平

5.2.5 加强移动阅读服务宣传推广工作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的主要工作成果

6.2 研究的局限性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移动互联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不断进步,极大地推动了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和应用。随着移动智能终端在应用过程中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如逐步增大显示屏幕,扩大存储空间,增强处理能力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习惯并逐渐依赖使用各种移动终端进行阅读。这种新型阅读方式在移动性、便捷性和个性化等方面拓展了用户的阅读体验,也正悄然改变着用户的阅读需求。即时阅读、碎片化阅读、浅阅读、轻阅读、个性化定制、交流与互动等,成为用户在阅读需求方面的显著特征。这些阅读需求的新变化,给作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信息服务的高校图书馆提出了巨大挑战。如何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将馆藏资源与移动终端相融合,突破当前图书馆传统阅读服务的局限性,为广大师生提供新型移动阅读服务,成为高校图书馆界同仁共同关注的话题。
  围绕这一话题,图书情报学界科研人员以及图书馆界同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广泛开展了研究与探索,部分信息技术公司也加入到移动阅读的技术研究和服务推广行列,产生了大批理论研究成果和相关实践经验,但纵观这些理论和实践研究,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用户阅读需求的广泛调研。用户的需求是指导服务工作开展的依据,高校图书馆开展移动阅读服务,必须基于对广大用户阅读需求的充分调研。鉴于此,本文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掌握现有移动阅读服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概况;尝试构建移动阅读需求的理论模型,并基于该理论模型开展高校大学生用户移动阅读需求的实证调研;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总结现有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关建议。文章旨在为移动阅读服务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一、移动阅读服务研究文献调研
  通过文献调研了解高校图书馆开展移动阅读的优势,以及图书馆目前开展移动服务方式、移动阅读服务功能、移动阅读内容和图书馆移动阅读用户需求研究现状。
  二、移动阅读需求理论模型构建
  通过综合利用信息行为和信息需求、阅读需求和阅读行为两方面理论成果,构建出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需求理论模型。
  三、移动阅读需求实证调研及分析
  通过实证调研分析用户的阅读需求动机、阅读内容需求、阅读内容形式需求、服务方式需求和服务技术需求五个方面,分析目前大学生的移动阅读需求特征,并且对不同特征用户进行交叉分析。
  四、移动阅读服务改进对策研究
  论文首先提出要强化阅读内容资源建设,提供多种资源供读者检索与利用,最常规的馆藏书目检索和数据库资源检索分别拥有一定的比例,注重本校特色数字资源的移动化利用;其次,随着web2.0理念的普及,图书馆需要通过众多社交工具实现移动服务强大的交互性;第三,加强对用户移动阅读需求与行为的研究;第四,加强对新服务的宣传,让用户充分了解新服务的功能和操作使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