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腹边互动”视野下秦汉时期边疆农业开发研究
【6h】

“腹边互动”视野下秦汉时期边疆农业开发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

三、研究范围的界定

四、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五、论文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腹边互动”理论视角

第一节 对秦汉“腹边互动”的认知

第二节 “腹边互动”理论的构建与实践

一、同宗同祖体系的建立

二、华夏为天下“中”、“长兄”意象的构建

第三节 “腹边互动’’的实践

一、孝悌之根据

二、德治的实践

第四节 “腹边互动”的途径

第二章 秦汉边疆开发的腹地支撑能力分析

第一节 “腹边互动”的气候条件分析

第二节 “腹边互动”耕作技术支撑

第三节 “腹边互动”的工具技术支撑

一、牛耕与铁器的推广

二、牛耕与铁器功效

三、秦汉各边疆地区铁制农具的考古发现与种类

第四节 “腹边互动”的政府支撑分析

一、统治者重农

二、农学的雏形出现

三、秦汉农官制度的完善

第三章 “腹边互动”下秦汉时期北疆的农业开发

第一节 北疆概况

一、北疆的概念及地理

二、北疆的农业考古

三、北疆与中原同一族源

第二节 “腹边互动”下秦汉时期北疆农业开发政策

一、移民

二、屯田

三、设置郡县

四、关市

第三节 “腹边互动”下秦汉时期北疆农业开发绩效

一、对赵信城粮食总量的推测

二、秦汉时期北疆种植物

三、“腹边互动”下匈奴的农耕文化发展

四、奇兽入塞

第四章 ‘‘腹边互动”下汉代西域的农业开发

第一节 西域概况

一、中原关于西域概念的形成

二、早已联通中原的西域农业

第二节 “腹边互动”下汉代西域的农业开发政策

一、设置西域都护,开始政治统治

二、移民

三、屯田

第三节 “腹边互动’’下汉代西域的农业经济开发成就

一、“腹边互动”体系下工具与技术的互动

二、互动视野下西域农作物种植

三、乌孙的游牧经济

四、西域传入的物种及葡萄酒

第五章 “腹边互动”下秦汉时期岭南边疆农业开发

第一节 岭南概况

一、“五岭”的指属

二、岭南的农业考古

三、融合、分蘖期的秦汉时期岭南民族

第二节 “腹边互动’’下秦汉时期岭南农业开发政策

一、统一开拓岭南边疆的认知

二、设置郡县

三、移民实岭南

第三节 “腹边互动”下秦汉时期岭南的农业开发成就

一、中原刺激下的耕种工具及耕作技术的发展

二、“腹边互动”下岭南粮食作物的生产技术发展

三、“腹边互动”下岭南经济作物的种植与内传

四、“腹边互动”下岭南农产品加工业

五、地方性专业物产志的出现

第六章 “腹边互动”下秦汉时期西南边疆农业开发

第一节 西南概况

一、西南的农业考古

二、融合、分蘖过程中的汉代西南民族

第二节 “腹边互动”下秦汉时期西南农业的开发政策

一、设置郡县

二、羁縻统治

三、移民垦殖

四、军事屯田

第三节 “腹边互动”下秦汉时期西南农业的开发成就

一、西南农业整体概况

二、“腹边互动”下巴蜀农业的发展

三、“腹边互动”下汉民与技术流入

四、“腹边互动”下的西南水利的兴修

五、西南的粮食生产能力与对农业开发评价

第七章 “腹边互动”下秦汉时期东北边疆农业开发

第一节 东北概况

一、东北地理概况

二、东北的上古农业

三、嬗变中的东北民族

第二节 “腹边互动”下秦汉时期东北边疆农业开发政策

一、设置管理机构

二、移民

三、屯田

四、羁縻控制

第三节 “腹边互动’’下秦汉时期东北农业开发成就

一、“腹边互动”下考古所见东北农业变化

二、“腹边互动”下秦汉时期东北边疆民族向农业经济演进

三、“腹边互动”下初步发展的东北民族农产品加工业

第八章 “腹边互动”下秦汉时期边疆开发的特点与作用

第一节 秦汉时期民族互动特点

第二节 “腹边互动”下移民作用

第三节 “腹边互动”政策制定的依据及其特点

第四节 “腹边互动”下农业开发区域差异

第五节 “腹边互动”开发政策的实施效应

第六节 农业开发在边疆稳定与发展中的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论文发表及参与课题

致谢

展开▼

摘要

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集权国家的形成时期,在各民族融合过程中,国家的疆域不断扩大,如何治理新开拓的边缘地区(边疆),成为王朝的要务。秦汉王朝一统伊始,根据同根同祖的文化本源,建立德治四夷的边疆治理之策,将中原与边疆视同为一体,是为“腹边互动”,“腹”是指文化、制度、生产力相对发达的中原地区,“边”是指新融入的文化、制度、生产力等相对落后于中原的边缘地带,中原之“腹”与边缘之“边”主要互动方式是设置郡县、移民、屯垦,通过诸种方式输出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维持了边疆的稳定。
  马大正研究员指出边疆具有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含义,其中经济含义是指由于自然环境和人文、社会条件等方面的原因,边疆地区在经济区域类型和发展水平方面往往与内地有着较大的差别。正是因为这种不平衡性的存在,需要对边疆地区采取特别的扶持手段,帮助发展边疆地区的经济,而在传统农耕社会里,农业是主要的经济类型。表面而言,“腹边互动”是以中原的输出为主,但是其深层次所蕴含的却是民族的互动。因为中原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劳动力,在输出到边疆后,必定会面临边疆民众的选择,也就是边疆民众对中原制度、文化的理解、认同、接受、采纳的过程,这种过程是无法用行政的命令完成的,此之谓“腹边互动”。
  追求美好生活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安居方能乐业,中原(腹)的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输入至新拓展的边缘地区(边疆)地区,促进了边疆生产的发展,满足了边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郡治的实施,使得“腹边”政令一统,同时郡治所在也成为梯度发展理论中的中心点;移民与屯垦,使得华夏族与少数民族杂居相处,不同民族在日常的生活、生产中增进了解,对彼此的习俗、技能产生认同,进而互相学习,这又为互婚提供了基础。
  因此,分析秦汉时期边疆的农业开发政策,研究开发的成果与绩效,都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秦汉的边疆农业开发的政策,其中有些政策成为后世的珪皋,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即便在当今也具有诸多意义。这也是本研究选题的原因和意义所在。
  本论文的内容与结构主要有四部分组成。
  一、秦汉时期腹边互动理论的构建与实施途径(第一章)。
  边疆开发并不是中原强加于边疆的,因为无论何种强加的结果都必然会引起被强加对象的反抗,所以本文从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角度出发,将这种开发纳入到国家的形成层面,阐述边疆农业开发并不是中原王朝强加给周边边疆的,基于同根同祖的德治理论,中原王朝对边疆无偿的输出技术、文化等,目的是促进共同发展;而周边边疆民众对农业开发的赞同态度,表明开发也是周边边疆民众对美好生活追求的结果。
  二、秦汉时期中原(腹)输出的内在基础(第二章)。
  这一章从技术、农具、重农思想、气候等层面入手,将边疆农业开发置于当时社会整体系统之中,阐述中原(腹)输出对边疆农业开发的作用。
  三、秦汉时期诸边疆的农业开发状况(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
  这一部分详细分析秦汉时期王朝诸边疆的农业开发状况,主要包括北部边疆、西域、岭南边疆、西南边疆和东北边疆五个部分,涉及到边疆自然、民族、农业开发政策和边疆农业的发展状况等内容。
  四、秦汉时期边疆开发规律、实效等分析(第八章)。
  这一部分从边疆开发规律和绩效来分析,规律主要包括“重北轻南”和移民的规律;绩效主要包括边疆开发政策制定的依据及其特点、边疆农业开发的模式、边疆农业开发政策的实施效应、农业开发在边疆稳定与发展中的作用,目的是以古喻今,试图对当今的社会提供一定的借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