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耦合协调发展度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6h】

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耦合协调发展度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绪论

1.研究背景

2.1研究目的

2.2研究意义

3.1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综述

3.2美丽乡村研究综述

3.3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耦合协调互动关系研究

3.4研究评述

4.1系统论

4.2二元结构理论

4.3生态文明理论

5.1研究内容

5.2研究方法

5.3技术路线

6.可能的创新

第2章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耦合协调发展互动机制研究

1.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发展关系的演变

1.1改革开放前的城乡关系

1.2改革开放以来的城乡关系

2.1概念界定

2.2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耦合协调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2.3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耦合协调发展的必要性

2.4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耦合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

第3章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耦合协调发展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2.指标体系的构建及释义

2.1新型城镇化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及释义

2.2美丽乡村指标体系的构建及释义

2.3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耦合协调发展度评价指标体系

3.耦合协调度综合评价方法

3.1指标权重的确定

3.2指标函数值的确定

3.3耦合协调度计算

3.4耦合协调等级标准划分

第4章江苏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耦合协调发展度研究

1.数据来源

2.江苏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耦合协调度评价

2.1指标权重确定

2.2江苏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综合指数分析

3.江苏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耦合协调度时序演变分析

3.1江苏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耦合度分析

3.2江苏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耦合协调度分析及类型划分

第5章2013年江苏各地市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耦合协调发展度空间截面分析

1.指标体系的变动

2.数据来源及数据处理

3.2013年江苏各地市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综合指数分析

4.2013年江苏各地市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耦合协调度空间截面分析

第6章研究结论与展望

1.研究结论

2.对策建议

3.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迅猛,由于我国建国初期特殊国情,为了促进建国初期社会经济复苏,“以农促工”政策被提出,这在建国初期取得成效。但是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我国城乡差距逐步扩大,城乡之间发展不协调,不仅制约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且也明显制约了城镇化质量的提高。城镇与农村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二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在探讨新型城镇化内涵和美丽乡村内涵以及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耦合协调机制基础上,建立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耦合协调发展度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江苏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耦合协调发展度,发现江苏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耦合协调发展的经验与不足,对于探索城市带动农村、农村促进城市的内在机理和实现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文章首先对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相关理论进行了研究,界定了新型城镇化内涵、美丽乡村内涵和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协调发展内涵,分析了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耦合协调发展内在机制,形成了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耦合协调发展评价理论框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新型城镇化从经济发展、居民生活、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和城乡一体化五个方面,美丽乡村从经济发展美、人居生活美、支撑保障美、乡风文化美和生态环境美五个方面,建立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耦合协调发展度评价指标体系。以江苏省为实证研究对象,运用熵权法和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评价江苏2007-2015年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耦合协调发展度。 研究表明: (1)江苏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逐年提高,新型城镇化系统内部经济、居民生活、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城乡一体化各要素之间相互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对美丽乡村建设系统整体上有促进作用;农村农业经济、人居环境、生态保障、农村文化和生态环境建设整体效能得到有效发挥,农村生产各要素配置相互促进与优化,也反映出江苏新型城镇化发展系统对美丽乡村建设有促进作用。 (2)江苏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耦合关系较为紧密,但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关系,耦合度高不一定耦合协调度就高,相反,在耦合度低的情况下,耦合协调度可能会比较高,江苏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在不同时期耦合强度和耦合重点存在一定差异。 (2)江苏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发展耦合协调度越来越强,未来呈现不断向优质耦合协调发展的路径。具体可划分为:2007-2008年,不协调阶段,美丽乡村滞后型;2009-2010年,初步协调阶段,基本同步型;2011-2012年,中级协调阶段,由基本同步型向新型城镇化滞后型转变;2013-2014年,良好协调阶段,基本同步型;2015年,优质协调阶段,基本同步型。 (3)江苏2013年各地市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耦合协调度发展不一,由南到北呈现由低到高梯度分布状态,苏南地区耦合协调度明显高于苏中和苏北地区。具体表现在:良好协调,苏州-基本同步型、南京-基本同步型;中级协调,无锡-基本同步型、常州-美丽乡村滞后型、镇江-基本同步型、南通-基本同步型;初级协调,扬州-基本同步型、泰州-基本同步型、徐州-美丽乡村滞后型、盐城-新型城镇化滞后型;勉强协调,连云港——基本同步型,淮安-新型城镇化滞后型,宿迁-基本同步型。 根据以上研究,本文提出未来一段时期内仍然须将农民收入提高作为发展的重点,加强对农村成年劳动力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培训;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创新驱动能力的核心地位,积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和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加大农业技术创新研发投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村居民文化素质提高是农村工作的重点,加强对农村社会风气的宣传教育;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绿色发展能力;重视内部平衡,在城镇和乡村建设中,要加强对苏中和苏北地区财政支持力度;因地制宜地开展特色小镇建设,使特色小镇成为连接城市和农村的纽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