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三生空间”的区域国土空间利用质量及耦合协调度评价研究--以苏南城市群为例
【6h】

基于“三生空间”的区域国土空间利用质量及耦合协调度评价研究--以苏南城市群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图目录

表目录

摘要

第一章绪论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国土空间利用质量评价研究现状

1.2.2国土空间利用质量相关领域的质量诊断与评价研究现状

1.2.3耦合协调度评价研究现状

1.2.4研究现状述评

1.3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研究目标

1.3.2研究内容

1.4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研究方法

1.4.2技术路线

1.5.1可能的创新之处

1.5.2不足之处

第二章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国土空间利用与三生空间概念界定

2.1.2国土空间利用质量与评价概念内涵

2.2.1土地资源理论

2.2.2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人地协调理论

2.2.4区域协调发展理论

2.2.5空间规划理论

2.2.6耦合协调度理论

第三章国土空间利用质量及三生空间耦合协调度评价的理论方法与模型构建

3.1.1国土空间利用质量评价的目的

3.1.2国土空间利用质量评价的原则

3.1.3国土空间利用质量评价的方法

3.2国土空间利用质量评价的指导思想

3.3国土空间利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权重的确定

3.3.1国土空间利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3.2国土空间利用质量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3.4国土空间利用质量评价模型的构建

3.5三生空间利用质量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的构建

第四章苏南城市群国土空间利用质量评价

4.1.1研究区概况

4.1.2数据来源与处理

4.2苏南城市群国土空间利用质量评价及时空动态特征分析

4.2.1苏南城市群国土生产空间利用质量评价及时空动态特征分析

4.2.2苏南城市群国土生活空间利用质量评价及时空动态特征分析

4.2.3苏南城市群国土生态空间利用质量评价及时空动态特征分析

4.2.4苏南城市群国土空间综合利用质量评价及时空动态特征分析

4.3.1南京市国土空间利用质量及时间动态特征分析

4.3.2苏州市国土空间利用质量及时间动态特征分析

4.3.3无锡市国土空间利用质量及时间动态特征分析

4.3.4镇江市国土空间利用质量及时空动态特征分析

4.3.5常州市市国土空间利用质量及时空动态特征分析

4.4苏南城市群国土空间利用质量提升的政策建议

4.5本章小节

第五章苏南城市群三生空间耦合协调度评价

5.1三生空间利用质量耦合协调度计算

5.2.1三生空间利用质量耦合协调度类型划分

5.2.2三生空间利用质量耦合协调度评价时空动态特征

5.3三生空间利用质量耦合协调度驱动机制与政策建议

5.4本章小节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6.1研究结论

6.2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国土空间利用质量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国土空间利用质量的新要求出发,从国土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视角深入剖析国土空间以及利用质量评价的概念内涵,提出国土空间利用质量是指在国土空间的利用过程中,人们通过实践活动获取产品的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益,国土空间的现实状态以及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保障作用和支撑能力等。同时,国土空间利用质量评价就是以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对国土空间即生产空间、生活空间以及生态空间的利用状态、效率和保障等方面进行诊断评价,以促进经济、社会、生态之间的和谐统一,保证区域的绿色健康发展。研究突破微观尺度上三生用地类型划分认知理念,从更为宏观的区域层面上将国土空间划分为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从国土空间的现实状态以及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保障作用和支撑能力等方面构建国土空间利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综合评价等方法,对2005-2014年苏南城市群国土三生空间利用质量及其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分异特征进行评价和分析。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1)十年间,苏南城市群的国土生产和生活空间利用质量均呈上升趋势,而国土生态空间利用质量呈整体下降趋势,其中镇江和南京分别是国土生产、生活空间利用质量和增长幅度最大的城市,常州则是国土生态空间利用质量最低和降幅最大的城市;国土空间利用综合质量基本保持了上升的趋势,且南京市自2008年开始成为区域国土空间利用质量最高和增幅最大的城市。苏南城市群中南京市的国土三生空间利用质量耦合协调度相对较高,苏州市和无锡市次之,镇江市和常州市相对较低,且南京市处于基本协调类型,苏州市和无锡市处于基本不协调—基本协调过度类型,镇江市和常州市处于基本不协调类型。 (2)从各地区和各类型国土空间利用质量的变化特征来看,国土生产空间利用的变化反映了苏南地区近年来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加大高效农业投入的客观现实,同时也与区域农地资源的赋存状态密切相关。国土生活空间利用的变化则是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率和交通便捷度的综合反映,南京尽管其经济发展水平较苏州无锡低,但其作为省会城市的人口集聚效应与交通枢纽中心使其国土生活空间质量快速提升。国土生态空间利用质量变化主要是生态用地面积减少以及建设用地扩张进而引起覆被覆盖指数降低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国土空间综合利用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是国土三生空间利用质量的综合反映,南京、苏州和无锡因其国土生活与生态空间利用质量的贡献而表现出较高的质量,表明建设用地的产出效率、城市化水平和生态用地规模是影响国土空间利用综合质量的关键。国土三生空间利用质量的耦合协调度分析进一步考察了三类利用质量间的动态均衡发展水平,其结果呈现出与国土空间综合利用质量变化类似的趋势,其中南京市因三类质量均较高而表现出较高的协调水平。 (3)苏南城市群的国土空间利用质量区域分异结果呈现出两个不同的质量水平,其中南京、苏州和无锡表现为各类质量较好的区域类型,而镇江和常州的质量水平相对较低。两相比较,前者主要是其高经济发展和高城镇化而成就了其高国土生活空间利用质量;此外,其良好的生态禀赋与产业转型升级导致的低污染排放,如南京具有超60%国土面积的低山缓岗的资源优势与苏州无锡大面积太湖水面的贡献使其国土生态空间利用质量维持在较高水平。因此对于各类质量相对较低的镇江和常州而言,在保持其农业生产优势的同时,应进一步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提高国土空间利用的生活质量,减少污染排放来提高国土空间利用的生态质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