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出入境检验检疫符合性条件的筛选、检验策划及风险预警研究
【6h】

出入境检验检疫符合性条件的筛选、检验策划及风险预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概述

1.1.2问题的提出

1.1.3研究意义

1.2研究的主要内容

1.2.1研究范围界定

1.2.2研究思路与逻辑结构

1.2.3研究内容

1.3研究方案设计

1.3.1研究方法

1.3.2技术路线

1.4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及文献综述

1.5本章小结

2出入境检验检疫符合性条件筛选FMEA模型

2.1基本术语

2.2 FMEA的基本原理

2.2.1基本定义及应用背景

2.2.2 FMEA的基本原理

2.3检验检疫背景符合性条件筛选的FMEA模型

2.3.1检验检疫背景符合性条件筛选FMEA模型的基本原理

2.3.2检验检疫背景符合性条件筛选的基本模型

2.3.3背景符合性条件的筛选

2.4本章小结

3发生度、严重度与检出度的测评

3.1基础理论与方法

3.1.1特征向量法

3.1.2 G1法

3.2检验检疫背景符合性条件风险因子解析

3.3背景符合性条件发生度测评

3.3.1建立发生度评价模型

3.3.2定量评价指标数据获取方法

3.3.3定性评价指标量化处理方法

3.3.4评价指标预处理

3.3.5评价指标的赋权

3.3.6评价指标值的计算

3.4背景符合性条件严重度测评

3.4.1评价指标体系

3.4.2评价方法选择

3.4.3评价指标赋值与赋权

3.4.4指标的预处理

3.5背景符合性条件检出度的测评

3.5.1基于FMEA测评检出度

3.5.2基于测量系统分析(MSA)测评检出度

3.6本章小结

4目标符合性条件统计抽样检验的策划与实施

4.1统计抽样检验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4.2统计抽样检验基本概念

4.2.1交验批质量水平

4.2.2接收质量限(AQL)

4.2.3两类误判与两类风险

4.2.4统计抽样检验方案的类型

4.3目标符合性条件统计抽样检验的策划

4.3.1目标符合性条件不合格的分级

4.3.2接收质量限AQL值的确定

4.3.3检验水平IL的确定

4.3.4抽样检验类型的确定

4.4 GB/T2828.1-2003的应用程序

4.4.1组成交验批

4.4.2确定接收质量限AQL

4.4.3确定检验水平IL

4.4.4查取样本量字码

4.4.5选取抽样方式

4.4.6检索抽样方案

4.4.7制订转移规则

4.5本章小结

5检验检疫对象风险预警研究

5.1风险预警相关理论

5.1.1公共危机管理

5.1.2预测学与危机预警理论

5.2检验检疫对象风险预警分类分级研究

5.2.1分类分级研究现况

5.2.2检验检疫对象风险预警分类分级特点

5.2.3检验检疫风险预警分类分级的研究框架

5.2.4检验检疫对象风险预警分类体系构建

5.2.5检验检疫对象风险预警分级体系的构建

5.3检验检疫对象风险预警机制研究

5.3.1检验检疫对象风险预警的内涵

5.3.2建立检验检疫对象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

5.3.3检验检疫对象风险的预警方法

5.3.4检验检疫对象风险的预警模型

5.4本章小结

6实证研究

6.1案例背景

6.2背景符合性条件筛选的基本模型

6.2.1背景符合性条件

6.2.2发生度评价影响因子

6.2.3严重度评价影响因子

6.3背景符合性条件发生度评价

6.3.1.建立发生度评价模型

6.3.2计算权重Wj

6.3.3评价指标Xij的处理

6.3.4计算发生度评价值Yi(1)

6.4出入境检验检疫符合性条件严重度测评

6.4.1建立严重度评价模型

6.4.2计算权重Wj

6.4.3评价指标Xij的处理

6.4.4计算严重度评价值Yi(1)

6.5出入境检验检疫符合性条件检出度评价

6.5.1背景符合性条件检验的分类

6.5.2确定背景符合性条件的检出度

6.6背景符合性条件的筛选

6.6.1计算风险优先度RPN

6.6.2背景符合性条件筛选

6.6.3目标符合性条件的确定

6.7目标符合性条件统计抽样检验设计

6.7.1确定接收质量限AQL

6.7.2确定检验水平IL

6.7.3确定统计抽样的类型

6.7.4制定统计抽检方案

6.8检验检疫对象风险预警案例实证

6.8.1建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6.8.2评价等级标准分级

6.8.3指标权重计算

6.8.4风险预警度综合指数计算

6.8.5出口儿童玩具预警评价结果分析

6.8.6预警度预测

6.9本章小结

7结论与展望

7.1主要工作与结论

7.2主要创新点

7.3今后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 谢

博士学位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对出入境检验检疫的需求日益增长。据统计数据可知,我国仅有检验检疫人员30000名左右,而2005年进出口达到超万亿元人民币的物流、两亿次的人流和六千多万运输工具流,数据表明这种矛盾已经接近于极限状态。为了保持我国的对外贸易和国内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检验检疫作为集技术把关和管理服务于一身的涉外经济管理部门必须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和执法效率。做到检得快,检得准,管得好,本文研究出入境检验检疫符合性条件的筛选及统计抽样检验的策划与实施,选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很高的实用价值。具体内容有: 第一章概要地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内容和思路;第二章运用故障失效模型与影响分析(FMEA)及排列图(Pareto图)构建了出入境检验检疫符合性条件筛选整体模型。首先,依据FMEA理论建立出入境检验检疫符合性条件的风险评价模型,然后,根据风险优先系数(RPN)的大小分析符合性条件的重要性,最后,用Pareto图依据管理中的二八原理对符合性条件进行筛选,选取目标符合性条件;第三章基于D-S理论、MSA理论和FMEA理论对出入境检验检疫符合性条件筛选整体模型中的发生度、严重度与检出度进行测评。首先,对背景符合性条件进行风险因子解析,建立背景符合条件发生度、严重度评价指标体系,基于D-S证据理论测评其发生度、严重度,基于测量系统分析理论(MSA)和FMEA测评检出度;第四章首先介绍了统计抽样检验的一般理论和方法,然后依据GB/T2828.1-2003制订了目标符合性条件的计数调整型抽样检验方案;第五章,基于信息熵与修正的灰色关联度预测模型构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对象风险预警度评价模型,并进行了检验检疫对象风险预警分类分级研究。其具体步骤为:首先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和信息熵法确定综合权重,然后基于BP预测模型求出预警度综合评价值,最后基于修正后的灰色关联度模型得到具体的预警度级别;第六章进行实证研究,以出口长毛绒玩具为例,从背景符合性条件中筛选出目标符合性条件,并对目标符合性条件设计了计数调整型一次抽样检验方案;第七章为全文的总结和展望,给出了论文的主要结论、主要创新点,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如下: (1)运用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及排列图(Pareto图)构建了出入境检验检疫符合性条件筛选整体模型; (2)基于证据理论(D-S)测评检验检疫背景符合性条件的发生度、严重度,基于测量系统分析理论(MSA)和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理论(FMEA)测评检验检疫背景符合性条件的检出度; (3)依据GB/T2828.1-2003制订了目标符合性条件的计数调整型一次抽样检验方案,并进行了实证研究; (4)基于信息熵与修正的灰色关联度预测模型构建了出入境检验检疫对象风险预警的评价模型,求出了预警度评价值与级别。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