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几个苏州园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研究
【6h】

几个苏州园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1.1苏州园林及其生态现状

1.2土壤的修复技术

1.3土壤微生物的作用

1.4宏基因组学研究策略

1.5宏基因组技术概述

1.6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几个苏州园林土壤理化性质研究

2.1材料与方法

2.2结果与分析

2.3讨论与小结

第三章 拙政园不同生境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研究

3.1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与小结

第四章 拙政园不同季节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讨论与小结

第五章 几个苏州园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3 讨论与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结论

6.2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随着苏州园林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其知名度日益提高。苏州一些知名园林每天入园人数在数千人次,旺季有时达到上万人次以上。大量游客日复一日地进入园林,不可避免地造成园林的破坏。将园林作为旅游资源过度开发,导致在园林保护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问题,园林的生态环境也受到了一定的破坏。如何以园林为资源进行可持续的旅游开发是园林保护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因此,对于园林生态环境的研究显得至关重要。常言道“无水不成园”,水是苏州园林不可或缺的景致,园林植物又直接体现绿化效果,所以在以往的研究中,研究者们把目光锁定在苏州园林植物,水体的研究上,作为两者基质的底泥和土壤却少有进行研究。国内外均未发现关于园林环境微生物方面的研究报道,本实验首次对苏州园林底泥和土壤环境微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
  本研究选取几个典型苏州园林水系底泥和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理化性质。根据宏基因组学原理,采用近年来被广泛运用的研究环境微生物多样性的分子生物学方法----限制性末端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技术,分析底泥和土壤的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几个苏州园林底泥和土壤的含水率、pH值、电导率、总有机质(TOM)和总氮(TN)五项理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值之内,较高的全氮含量带来水体富营养化的隐患。拙政园不同生境底泥和土壤中细菌、真菌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细菌多样性明显高于真菌。底泥细菌,土壤细菌和真菌中存在优势菌种,底泥真菌种类较少,无明显优势菌种。不同季节拙政园底泥和土壤中细菌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土壤细菌多样性高于底泥细菌多样性,群落结构也复杂许多。底泥和土壤的微生物多样性秋季最高,春季次之,再次是冬季,夏季出现最低多样性水平。5个园林底泥和土壤细菌多样性存在差异,微生物多样性大致与游客接待数呈负相关。本研究为苏州园林污染治理提供基础的数据积累,对分析苏州园林群落演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苏州园林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