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有粘结预应力在高层框架结构中的应用及施工控制技术研究
【6h】

有粘结预应力在高层框架结构中的应用及施工控制技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分类及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状况

1.3.1 国外研究进展

1.3.2 国内研究进展

1.4 工程概况

1.5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内容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内容

1.5.3 预期成果

第二章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材料性能

2.1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材料

2.1.1 混凝土

2.1.2 预应力钢材

2.1.3 锚具

2.1.4 波纹管

2.1.5 端部承压板及螺旋筋

2.2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材料的材性试验

2.2.1 混凝土的材性试验

2.2.1 钢绞线的材性试验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预应力结构设计基本理论

3.1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基本原理

3.2 承载能力分析

3.3 预应力损失的种类

3.4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承载能力计算

3.4.1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3.4.2 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3.5 钢束预应力损失计算

3.6 应力验算

3.7 主梁变形计算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预应力框架梁施工技术控制

4.1 支撑与模板

4.2 普通钢筋绑扎

4.3 预应力筋铺设

4.3.1 铺管穿筋前准备

4.3.2 波纹管铺放

4.3.3 埋件安装

4.3.4 穿束

4.3.5 灌浆孔的位置

4.3.6 铺设质量检验

4.4 混凝土浇筑

4.4.1 浇筑预检

4.4.2 浇筑和振捣

4.5 张拉预应力筋

4.5.1 张拉前期工作

4.5.2 张拉顺序

4.5.3 张拉控制要点

4.5.3 校验预应力筋张拉效果

4.6 孔道灌浆及封锚施工

4.6.1 灌浆

4.6.2 锚具封堵

4.7 施工设备

4.7.1 张拉设备

4.7.2 供电设备

4.7.3 其他施工设备

4.8 施工人员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预应力框架梁应力及变形分析

5.1 施工效果

5.2 有限元分析

5.2.1 Midas 模拟分析过程

5.2.2 Abqus 模拟分析过程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建筑结构也逐渐向高层、大跨度方向发展。同时人们对材料的充分利用、耐久性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利用高性能材料、现代设计理论和先进施工工艺设计建造起来的高效结构。与非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相比,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不仅具有跨越能力大、受力性能好、使用性能优越、耐久性高、轻巧美观等优点,而且较为经济、节材、节能。因此,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建造高层建筑、大跨度大空间结构和重载结构以及特种结构及特殊用途工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结构型式之一。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主要结构形式之一,并在单层、多层大跨度建筑工程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本论文以苏州某办公楼建筑为例,从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有粘结预应力后张法施工的基本概念入手,结合具体本工程实例通过对其内容、特点、工艺、施工质量控制等的研究,着重介绍了该工程预应力梁在跨度大、单孔预应力束较多并且较长、张拉所需较大千斤顶、预应力柱和梁采用变角度张拉等施工中所遇到的难点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提出一套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大跨度连续梁后张法具体施工工艺方法和质量控制要点。对大跨度连续梁有粘结预应力后张法施工工艺中的材料选用,孔道的预留,预应力筋的制作、穿束、张拉、孔道灌浆等工序在施工工艺中的具体操作方法提出了笔者自己的见解,探讨了一系列较符合施工实际要求及经济效益较好的施工工艺,在材料选择、工具构件、单项施工组织计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为以后的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提供了参考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