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内资企业与外资高技术产业配套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江苏数据的实证分析
【6h】

内资企业与外资高技术产业配套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江苏数据的实证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表目录

图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1.1 选题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本文的创新之处

1.6 本文的框架结构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内资企业含义

2.2 外资高技术产业的界定

2.2.1 产业的含义

2.2.2 高技术产业的含义

2.2.3 外资高技术产业

2.3 产业配套的理论基础

2.3.1 产业配套的理论渊源

2.3.2 产业配套的含义

2.4 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配套的动因和影响因素

2.4.1 配套的动因

2.4.2 配套的影响因素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配套的分析框架

3.1 基于外资企业的产业配套模型

3.1.1 模型的建立

3.1.2 静态分析

3.1.3 动态分析

3.2 基于内资企业的产业配套模型

3.2.1 第一阶段配套

3.2.2 第二阶段配套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江苏外资高技术产业发展概况

4.1 江苏高技术产业发展总体概况

4.1.1 总产值情况

4.1.2 产值比重

4.1.3 行业分布

4.1.4 区域分布

4.1.5 高新技术园区

4.1.6 在全国的地位

4.2 外资高技术产业现状和特征

4.2.1 外资高技术产业统计数据的获取

4.2.2 外资高技术产业的结构特征

4.2.3 外资高技术产业对江苏经济增长的作用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江苏内资企业与外资高技术产业的配套现状特征

5.1 分析思路

5.2 高技术产业与其他行业的前后向关联

5.2.1 计算方法

5.2.2 计算结果

5.3 外资高技术行业与内资工业行业的关联度

5.4 内资配套行业的确定

5.5 配套的行业特征

5.6 原因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江苏内资企业与外资高技术产业配套获得的技术溢出

6.1 分析思路

6.1.1 溢出效应的理论分析框架

6.1.2 溢出效应的经验研究成果

6.1.3 内资企业通过配套获得技术溢出的模型构建思路

6.2 模型、指标及数据

6.2.1 模型的建立

6.2.2 溢出效应指标的构建

6.2.3 TFP指标测算及分解

6.2.4 基础数据的讨论和说明

6.3 实证分析

6.3.1 溢出效应指标的描述统计

6.3.2 TFP的计算

6.3.3 外资所有制造行业对于内资制造业的溢出效应

6.3.4 外资高技术产业对于内资制造业前后向关联溢出效应

6.3.5 外资其他行业对于内资制造业前后向关联溢出效应

6.4 主要结论及含义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江苏内资企业与外资高技术产业配套的SWOT分析

7.1 SWOT定量测度模型的思路和方法

7.1.1 传统SWOT分析的局限

7.1.2 传统SWOT分析的改进

7.1.3 SWOT定量测度模型的构建

7.2 战略因素的确定

7.2.1 内资企业与外资高技术产业配套的优势(S)

7.2.2 内资企业与外资高技术产业配套的劣势(W)

7.2.3 内资企业与外资高技术产业配套的机会(O)

7.2.4 内资企业与外资高技术产业配套的威胁(T)

7.3 计算因素力度

7.3.1 对各因素强度进行评分

7.3.2 计算各因素相对重要性

7.3.3 计算总力度

7.4 判定战略地位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江苏内资企业与外资高技术产业的配套模式

8.1 国外高技术产业配套模式研究

8.1.1 美国硅谷配套模式

8.1.2 印度班加罗尔配套模式

8.2 配套模式归纳总结

8.2.1 按产业布局划分的模式

8.2.2 按配套内容划分的模式

8.2.3 按配套的阶段和层次划分的模式

8.3 江苏内资企业与外资高技术产业配套的基本模式

8.4 基本配套模式的优化升级

8.4.1 配套模式的优化思路

8.4.2 优化的配套模式总结

8.5 本章小绔

第9章 江苏内资企业与外资高技术产业配套的对策建议

9.1 充分发挥政府作用

9.1.1 发挥政府在产业配套中的支持功能

9.1.2 发挥政府在产业配套中的引导功能

9.1.3 发挥政府在产业配套中的协调功能

9.1.4 发挥政府在产业配套中的服务功能

9.2 提高江苏内资企业综合配套能力

9.2.1 提高内资企业战略规划能力

9.2.2 提高内资企业技术吸收能力

9.2.3 提高内资企业产品对接能力

9.2.4 提高内资企业管理创新能力

9.3 积极培养创新人才

9.4 本章小结

结论与研究展望

主要结论

本文的不足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论文中使用的基础数据

致谢

展开▼

摘要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和潮流。作为推动这一趋势的主要动力,高技术产业和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Investment,FDI)受到各级政府部门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迄今,已有大量文献对高技术产业和FDI的性质、特点、作用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但是,将两者相结合,研究具有高技术产业特征的FDI,即外资高技术产业的进入对东道国内资企业的影响,现有的文献资料却涉及不多。鉴于此.本文主要以外资高技术产业为着眼点,对其进入东道国以后,内资企业与之形成的产业配套关系进行深入研究。
   在当前宏观经济背景下.产业配套已经成为国际化生产条件下内外资产业和企业间进行分工协作的常态。东道国政府在承接外资高技术产业转移过程中实施内资企业的配套战略,其目的,在于通过内资企业配套生产活动,深入跨国公司产业链内部环节,获取其技术溢出,以进一步提高内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因此,如何有效促进内资企业与外资高技术产业进行配套,以提高自身创新能力,是本文重点关注的问题。
   本文首先从劳动分工理论、产业链理论、产业集聚理论和外包理论等四个角度对产业配套进行了界定,并分析了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配套的动因和影响因素。其次,以上述理论为依据,建立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配套的数理模型,研究了各种因素对内资企业配套程度的影响,以及内资企业配套程度对自身产出的影响。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以江苏为例,对江苏内资企业与外资高技术产业配套展开实证分析。
   首先,引入总量指标以及行业分布、区域分布等结构性指标,剖析了江苏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历程和现状;通过增加值和从业人员两类指标,分析了外资高技术产业的结构特征,结果发现外资高技术产业在外资工业行业和高技术行业中,都占有明显的优势地位;通过经济计量模型和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对外资高技术产业在江苏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外资高技术产业与经济增长关系最为密切,在外资高技术产业内部,又以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与经济增长关联度最高。
   其次,通过计算高技术产业对于其他行业的直接分配系数和直接消耗系数.寻找出与之前后向关联密切的行业;进一步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灰色关联分析法.寻找出与外资高技术产业关系密切的内资行业。依据外资高技术产业与内资行业的关联度高低,获得与外资高技术产业配套密切的内资行业部门,并分析归纳了配套的行业特征。
   再次,为检验江苏内资企业是否通过与外资高技术产业配套获得技术溢出,以C-D函数为基础,构建技术溢出计量模型,分析了江苏内资企业通过与外资高技术产业配套获得的技术溢出效应。计量模型的检验结果显示,整个外资行业、外资高技术行业以及外资其他行业,后向关联对内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的溢出效应都非常显著。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发现整个外资行业、外资高技术行业以及外资其他行业,通过前后向关联对于内资企业的技术进步都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于所有外资行业和外资其他行业而言,前后向关联对内资企业技术效率影响为负;对外资高技术产业而言,虽然后向关联对内资企业技术效率产生正向影响,但前向关联对内资企业技术效率影响为负。
   以上述实证分析的结果为依据,在战略对策部分,本文首先对江苏内资企业与外资高技术产业配套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了系统分析,采用基于AHP方法的SWOT极坐标定量测度模型,确定了应该采取积极的开拓型战略。
   其次,通过对国外典型成功配套实践的总结和比较研究,归纳出配套的基本类型与模式,并结合江苏经济发展和内资企业的特点,总结出配套的优化升级模式,即在配套类型上,以生产型配套为主,采用OEM+设计模式、OEM+品牌模式等进一步优化生产型配套,并逐步开展服务型配套;在生产配套的层次上,提高起点,努力向高层次的生产合作型配套和战略联盟型配套迈进;在产业布局上,从单一中心-卫星模式向多元中心-卫星模式过渡。
   在本文最后,根据上文的研究结果,提出了对策建议。政府应加强对产业配套的支持、引导、协调监督和服务作用;江苏内资企业应从战略规划、技术吸收、产品对接、管理创新等角度人手,提高综合配套能力;同时,应充分发挥和利用江苏的教育资源优势,加大创新人才的开发和引进力度,为江苏内资企业提高技术吸收与自主创新、配套筹划与设计水平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