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社会文化变迁视角下当代大学校园空间设计研究
【6h】

社会文化变迁视角下当代大学校园空间设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摘 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 论

1.1研究背景

1.1.1社会背景

1.1.2实践背景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研究目的

1.2.2研究意义

1.3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关于社会文化变迁的相关研究

1.3.2关于大学校园空间的相关研究

1.4研究范围和研究内容

1.4.1研究范围

1.4.2研究内容

1.5研究方法和框架

1.5.1研究方法

1.5.2研究框架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综述

2.1相关概念

2.1.1.文化

2.1.2社会文化与校园文化

2.1.3社会文化变迁

2.1.4大学校园空间

2.2 相关理论研究

2.2.1文化变迁理论

2.2.2场所理论

2.2.3行为需求理论

2.3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大学校园空间形态演变

3.1西方大学校园空间形态演变

3.1.1中世纪“封闭型”宗教大学

3.1.2工业时代“分散型”城市型大学

3.1.3近代“开敞式”研究型大学

3.1.4现代“分区式”功能型大学

3.2中国大学校园空间形态演变

3.2.1“新式学堂”的兴起

3.2.2 “苏联模式”的借鉴

3.2.3 “现代大学”的萌生

3.2.4 “大学城”的出现

3.3本章小结

第四章当代社会文化变迁对大学校园空间的影响

4.1当代大学校园空间的调查研究

4.1.1调研目的意义

4.1.2调研内容

4.1.3调研对象和方法

4.1.4调研分析

4.2新型办学模式下教学空间的利用率降低

4.2.1新型办学模式的兴起

4.2.2校园产学研一体化科研基地空间的浪费

4.2.3公共教学空间的使用率降低

4.2.4单一的自主学习空间

4.3学科发展下校园科研空间的断层

4.3.1院系学科的自身发展

4.3.2缺乏与城市或周边社区的有效融合

4.3.3未能满足校园内部多层次需求

4.4共享经济下的校园交通空间的混杂

4.4.1共享经济理念

4.4.2动态交通空间环境混杂

4.4.3静态交通空间占地面积日益扩大

4.5生活观念转变下校园活动空间的缺失

4.5.1生活观念的转变

4.5.2校园活动空间的缺失

4.6互联网技术下校园生活空间的不完善

4.6.1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4.6.2 互联网生活空间的缺失

4.7本章小结

第五章 当代社会文化变迁下大学校园空间设计策略

5.1教学空间多样化

5.1.1可移动的围合结构

5.1.2相融通的大跨结构

5.1.3易改造的搭建空间

5.2科研空间社会化

5.2.1与周边城市的有效融合

5.2.2适应内部的多层次需求

5.3交通空间有机化

5.3.1内部交通空间的环线分区

5.3.2外部城市交通的衔接缝合

5.4互联网空间公共化

5.4.1学习空间的信息化

5.4.2快递空间的弥散化

5.5生活服务空间共享化

5.5.1边界空间的模糊延展

5.5.2服务空间的双向互动

5.6活动空间复合化

5.6.1竖向空间的再利用

5.6.2活动空间的叠加化

5.7本章小结

第六章结语与展望

6.1结语

6.2不足与展望

参 考 文 献

图 表 目 录

致 谢

附 录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我国的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我国当代大学校园的建设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机遇,新校园不断出现,老校园不断扩建更新。然而,大学校园的建设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规划布局趋于图案化和模式化;地域和人文特色的缺失;历史文脉的积淀难以延续;空间缺乏精神共鸣和情感归属;缺少与城市及周边环境的有机融合等。 本课题从相关概念和理论的剖析着手,通过对文化、社会文化和社会文化变迁等概念的界定和阐释,明确具体的研究范围,探讨了当代文化变迁的影响因素、变迁模式和变迁路径。 本文以社会文化变迁为立足点,深入研究了西方大学校园和中国大学校园空间的发展演变。西方大学校园经历了封闭的四合院、工业时代的城市大学、科技影响下衍生现代化的研究大学和功能大学,大学校园空间呈现独立自由的内向型发展模式。中国大学校园空间形态经历了传统书院到新式学堂、教会大学、苏联模式大学、现代大学和大学城模式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中国大学校园由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和科学技术等多种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下的外向型发展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探析了未来大学校园空间形态的发展趋势。 基于社会文化变迁的大背景,本文通过对在校师生的实地和网络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大学校园空间进行了相关的调查分析,当代大学校园空间存在教学空间利用率低、科研空间断层、交通空间混杂、活动空间缺失和生活空间不完善等问题,并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针对当代社会文化变迁因素对大学校园空间的影响分析,提出了校园空间设计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和人性化的原则,并提出了教学空间多样化、科研空间社会化、交通空间有机化、互联网空间弥散化、活动空间共享化、生活空间复合化的设计策略,以期为当下和未来的校园空间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著录项

  • 作者

    鹿雯雯;

  • 作者单位

    苏州科技学院;

    苏州科技大学;

  • 授予单位 苏州科技学院;苏州科技大学;
  • 学科 建筑与土木工程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邱德华,曹云飞;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印刷工业;
  • 关键词

    社会文化变迁; 视角; 当代大学; 校园空间;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