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连续多次辅助富血小板血浆(PRP)与贫血小板血浆(PPP)对自体脂肪移植影响的实验研究
【6h】

连续多次辅助富血小板血浆(PRP)与贫血小板血浆(PPP)对自体脂肪移植影响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正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与主要试剂、仪器

1.2 脂肪颗粒制备

1.3 富血小板血浆制备

1.4 实验分组及移植方法

1.5 取材

1.6 观测指标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大体观察

2.2 重量

2.3 体积

2.4 H-E染色

2.5 组织学坏死面积比

2.6 微血管数

2.7 有效脂肪存活率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作为一种软组织填充材料和技术,自体脂肪移植已经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相比其他填充材料,自体脂肪具有来源充足、获取简便、无排斥反应、应用范围广泛以及疗效自然和长久等独特优点。而不确定性的低成活率与时常发生的液化、坏死、钙化和结节等并发症是其一直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亟待解决。影响脂肪移植成活率和移植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所以解决的方法和途径也应当是综合的,促进移植早期血管生成是尤为关键的手段之一,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富血小板血浆(PRP)含有人体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已被广泛应用于多个医学领域。因此,探索富血小板血浆对脂肪移植的作用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目的:通过富血小板血浆和贫血小板血浆(PPP)连续三次辅助自体脂肪移植的方法,探讨两者对移植的作用并进行了相互比较,旨在探索一种更为有效的脂肪移植方法,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选取1例接受吸脂手术的25岁健康女性大腿后外侧区作为供区脂肪,采用10ml注射器连接2mm口径吸脂管,手动形成负压抽吸脂肪,漂洗静置法纯化脂肪颗粒。抽取同一捐献者外周静脉血,经两次200×g离心10min后,收集PRP和PPP,将PRP和PPP分别与10%氯化钙溶液以10∶1混合,置于4℃冰箱12小时以激活血小板。选取5周龄雌性裸鼠36只,体重20g±3g,根据处理方法不同,将其随机分成PRP组、PPP组与生理盐水组(对照组),每组12只,每只裸鼠左右两侧背部皮下设为2个注射移植区域。将脂肪颗粒分成三份,一份与PRP以10∶2比例混合用于PRP组,一份与PPP以相同比例混合用于PPP组,一份与生理盐水以相同比例混合用于对照组。在移植后5、10天时,三组分别再次注射对应辅助剂0.14ml。于首次移植后15、30、90、180天,三组分别随机选取3只裸鼠取材用于大体观察,测定组织块重量与体积;组织学观察,计算坏死面积比、微血管数和有效脂肪存活率。
   结果:裸鼠均成活至实验完成,三组移植部位均未出现感染、破溃情况。横切面观察,各时间点PRP组液化与坏死情况均好于对照组(P<0.016),而PRP组与PPP组、PPP组与对照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16)。15、30、90天时PRP组组织块重量及体积均明显大于PPP组和对照组(P<0.05),但PPP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到180天时PRP组与对照组之间的重量和体积却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者均明显大于PPP组(P<0.05)。15天时PRP组组织学坏死面积比低于对照组(P>0.05),但PRP组与PPP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30、90、180天时PRP组进一步明显低于PPP组和对照组(P<0.05),此外PPP组各时间点都低于对照组(P<0.05)。PRP组微血管数各时间点都明显高于PPP组和对照组(P<0.05),而PPP组与对照组之间却无显著差异(P>0.05)。PRP组有效脂肪存活率各时间点一直明显高于PPP组和对照组(P<0.05),同时PPP组也一直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180天内,连续多次辅助PRP和PPP都可以提高脂肪移植存活率以及移植质量,而PRP对脂肪移植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PPP。PRP能够促进移植脂肪血管生成,PPP则不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