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冠心病患者活化T细胞、T细胞亚群及表达CXCR3水平的变化
【6h】

冠心病患者活化T细胞、T细胞亚群及表达CXCR3水平的变化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主要仪器与试剂

1.1 仪器

1.2 试剂

2.方法

2.1 研究对象及分组

2.2 研究对象纳入及剔除标准

2.3 冠脉造影分析

2.4 标本采集及处理

2.5 检测方法

2.6统计学分析

结果

1.临床一般资料

2.各组患者外周血活化T细胞比较

3.各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h1、Th2细胞比较

4.各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h17、Treg细胞比较

5.各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XCR3 mRNA水平比较

讨论

1.T细胞活化与动脉粥样硬化

2.Th1/Th2与动脉粥样硬化

3.Treg/Th17与动脉粥样硬化

4.CXCR3与动脉粥样硬化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常用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冠脉痉挛等,其中最重要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机体对脂质代谢异常及其他危险因素的慢性炎症反应,多种免疫细胞及其炎性分子参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体内存在多种途径来激活T淋巴细胞,从而促进T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并且调节巨噬细胞的抗原递呈功能,而T淋巴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炎症反应关系密切。引起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原因为为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斑块破裂,继发出血、血栓形成,造成冠状动脉管腔完全或不完全闭塞,炎症参与冠心病从发生、发展到血栓形成的全部过程。近年来有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发生机制和预防措施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将反应动脉粥样斑块进展不同环节的炎症指标作为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和冠心病发病危险及预后的重要指标已得到了广泛共识,但是有关细胞免疫与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关系的研究甚少。本文通过检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活化T细胞百分比、T细胞亚群(Th1、Th2、Th17、Treg)及CXC趋化因子受体3(CXCR3)表达变化探讨其与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关系及意义。
   方法:79例冠心病患者分为三组:稳定型心绞痛组(24例)、不稳定心绞痛组(20例)、急性心肌梗死组(35例)。此外对照组15例为经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排除器质性心脏病的住院患者。所有研究对象排除陈旧性心肌梗死(6个月内)、心肌炎、心肌病、合并脑卒中、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者、周围血管疾病或周围血管栓塞性疾病者、恶性肿瘤患者和免疫系统疾病患者、严重感染以及应用炎症抑制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鸦片及类固醇类药物等。所有入选对象中,对照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组入院后24小时内一次性抽取全血5ml,肝素抗凝,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心绞痛组在入院时即刻抽取全血5ml,肝素抗凝。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四组外周血中活化T细胞百分比,采用real-timePCR检测单个核细胞中Th1、Th2、Th17、Treg特异的转录因子mRNA表达以及相关趋化因子受体CXCR3mRNA表达。结果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①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心绞痛组的活化T细胞百分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较不稳定心绞痛组的活化T细胞百分比亦有明显增高(P<0.05);②与对照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相比,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心绞痛组患者Th1细胞核转录因子TBX21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心绞痛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Th2细胞核转录因子GATA3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心绞痛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Th1/Th2比例明显升高(P<0.05);③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相比,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心绞痛组患者Th17细胞核转录因子RORγtmRNA表达较显著升高(P<0.05)、Treg细胞核转录因子Foxp3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Treg/Th17比例明显降低(P<0.05);④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心绞痛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CXCR3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Th1细胞水平增高,Th2细胞水平降低,Th1/Th2增高;Treg细胞水平降低,Th17细胞水平升高,Treg/Th17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体内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Th1/Th2、Treg/Th17细胞失衡,促进斑块不稳定和ACS的发生。改善Th1/Th2、Treg/Th17细胞失衡,适当控制炎症反应,可能为治疗ACS提供新的思路。冠心病患者CXCR3mRNA表达增加,并且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XCR3mRNA表达水平进一步升高,提示其除了参与AS早期病变的形成外,对AS病变的进一步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