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语料库的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审美信息探索
【6h】

基于语料库的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审美信息探索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摘要

TABLE OF CONTENTS

LlST OF TABLES

LIST OF FIGURES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Motivation and Significance

1.1.1 Research Motivation

1.1.2 Research Significance

1.2 Zhang Peiji and His Prose Translation

1.2.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Zhang Peiji

1.2.2 About Selected Modern Chinese Prose Writings

1.2.3 Significance of Zhang Peiji’s Prose Translation

1.3 Outline of the Thesis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Concept of Prose

2.2 Features of Prose

2.3 Essence of Prose Translation

2.4 Studies on the Chinese Prose Translation

2.5 Studies on Zhang Peiji and the Selected

2.6 Zhang Peiji’s Views on Translation

2.7 An Overview of the Translation Aesthetics

2.7.1 Definition of Translation Aesthetics

2.7.2 Studies on Translation Aesthetics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RESEARCH METHODOLOGY

3.1 Definition of Aesthetic Object

3.2 Attributes of Aesthetic Object

3.3 The Aesthetlc Form of Translation Aesthetic Objects

3.4 Research Methodology and Procedures

3.4.1 Tools Used

3.4.2 Corpus Compilation

3.4.3 Text Tagging and Data Processing

Chapter Four CORPUS-BASED ANALYSIS OF THE AESTHETIC INFORMATION IN THE ORIGINAL TEXT AND THE TRANSLATION

4.1 The Aesthetic Information at Sound Level

4.1.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is Part

4.1.2 Data Display and Analysis of the Reduplicated Words Retrieved

4.1.3 Typical Examples of the Reduplicated Words

4.2 The Aesthetic Information at Lexical Level

4.2.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is Part

4.2.2 Data Display and Analysis of the Four-Character Idioms

4.2.3 Typical Examples of Four-Character Idioms

4.3 The Aesthetic Information at Syntactic Level

4.3.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is Part

4.3.2 Data Display and Analysis of the Rhetoric Devices

4.3.3 Typical Examples of the Rhetoric Devices

Chapter Five CONCLUSIONS

5.1 Major Findings of the Research

5.2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REFERENCE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和戏剧并列的重要的文学体裁,在中国的发展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散文具有自身形态的审美特性,主要表现为“形散神聚”。“五四”以来的现代散文追求清新自然,优美洗练,以口语为基础,实现了从古代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张培基教授翻译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几乎囊括了“五四”以来中国一大批杰出作家的有一定代表性的作品,因此较准确地诠释了现代散文的文体风貌;同时该书也是张培基教授半个世纪译苑耕耘经验的写照及其翻译思想的集中体现,为后人深入研究翻译理论与技巧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典型实例,
  对于散文的翻译研究,大多具有以下不足:其一,借助语料库手段的散文翻译研究,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来说,均为欠缺,对散文翻译的审美信息研究则更是史无前例;其二,对于为数不多的结合语料库手段的散文翻译研究,大多仅仅满足于有关事实的描写或量化分析,至于其内在成因和机制未见深人研究;其三,对《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的翻译研究的系统性还有待加强以及深入。
  翻译美学是美学与翻译研究的结合,一直以来备受译界学者的关注。翻译美学对文学翻译的研究尤为适合,因为文学本身就是美的体验。要想以另一种文字表达出同样的意思,译者的美学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散文所蕴含的具有自身形态的审美特性,势必让散文的翻译研究离不开美学。刘宓庆教授于2005年出版的《翻译美学导论》是国内关于翻译美学研究的重要专著。该翻译美学理论注重文学翻译的美学原则,其所具有的系统性与完整性也让其成为研究英译散文美感的比较适合的理论。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根据语料库手段研究的可操作性,借鉴刘宓庆的翻译美学理论,以其审美客体大类中的形式系统模块为研究角度,通过自建平行语料,进行文本整理、标注以及设置检索项,并借助HyconcV3.9.8语料库软件检索得出相关数据,从叠词、四字成语和出现较多的修辞手段:比喻、类比和拟人为切入点,分别考察《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第一辑)全书52篇散文语音层、词汇层、句法层的审美信息及其翻译情况。
  研究发现,现代散文蕴含了丰富的审美信息,且在语音、词汇以及句法层面下的叠词、四字成语和修辞手段中体现尤为明显。现将一些主要结论作如下归纳。一、关于叠词:主要统计了“AA(B)”“ABB”“AABB”“ABAC”“AABC”型的叠词。现代散文行文中大量运用叠词,是其口语化倾向的体现。原语叠词主要集中于“AA(B)”型,因汉语多数称谓语以及修饰时间、程度、方式等的副词均以此型出现。量词的叠词使用率较低,主要集中在“ABB”型分类下。“ABB”“AABB”类叠词没有统计到动词的情况,可以推断,这两类叠词以描述性为主,表述性为辅。对于叠词的翻译,张培基很大程度上采取直译,这不仅与译者的翻译风格有关,也体现了汉英两种语言在哲学传统以及思维习惯上的差别。二、关于四字成语:主要按照叙述性质的角度分为“表述性成语”和“描述性成语”来进行研究,“描述性成语”又可细分为“直陈式”“引申式”和“比喻式”。原文较广泛地使用了四字成语,“直陈式”成语比例较高,反映现代散文朴素的语言特点。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译者本身的知识局限性或是其对翻译策略的考量,四字成语很少找到完全对应的英语习语。另外,译者在对四字成语采取直译还是意译的方法选择上基本持平。并且由于四字成语本身往往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包含较多的信息量,译者也在一定程度上采取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折中的方式来翻译。三、关于修辞:主要考察的是明喻、暗喻、借喻、类比以及拟人的分布及翻译。散文作为以真情实感打动读者的文体,为了让读者更容易理解,产生共鸣,明喻和拟人作为能够让人一目了然的修辞手段,使用较普遍。译者在翻译具有修辞手段的句式时,往往力求保持原句的修辞风格,采用相同的修辞手段。总之,张培基在翻译散文时,以“忠实”于原文,基本对原文进行“等量”翻译为准则,让原文的美质尽可能得到再现和表达;同时也在翻译中灵活巧妙地利用目的语资源,并适当做出取舍,使得译文的韵味能够既不过于平淡,又不过度渲染,不仅译其形而且传其神,成功实现了散文审美信息的移植。
  本研究通过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旨在对现代散文中的审美信息的分布规律及其文体功能进行研究,从而较客观、准确地把握现代散文的语言特点以及张培基对这些信息进行传递的独到之处,以窥中国现代散文及其翻译之一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