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对水文循环和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6h】

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对水文循环和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2水文循环和水量平衡

1.2.1水文循环现象

1.2.2水文循环的尺度

1.2.3流域水量平衡

1.2.4水循环与能量平衡

1.3国内外研究概况

1.3.1国外研究动态

1.3.2国内研究动态

1.4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河流生命系统特征及黄河下游滩区问题研究

2.1河流的水文地理及地貌特征

2.1.1河流的水文特征

2.1.2河流的地理特征

2.1.3河流的地貌特征

2.2河流的自然功能

2.2.1河流的主要自然功能

2.2.2人类活动对河流自然功能的影响

2.2.3河流自然功能保护的必要性和措施

2.3河流生态系统及水利工程对其影响

2.3.1河流生态系统的特征

2.3.2水利工程对河流水文生态系统的影响

2.4黄河下游滩区问题研究

2.4.1黄河下游滩区

2.4.2调水调沙

2.4.3水资源的合理调度

2.4.4数字黄河

2.4.5结语

2.5本章小结

第三章黄河流域水文过程变化研究

3.1流域概况

3.1.1流域的地形地貌和水系

3.1.2流域的气候特征

3.1.3水文水资源特征

3.1.4主要自然灾害

3.2影响黄河流域水文循环格局变化的因素

3.2.1气象因素对流域水文循环的影响

3.2.2人类活动对流域水文循环的影响

3.3流域水文过程变化研究

3.3.1站点选择及分析方法选择

3.3.2年径流过程变化分析

3.3.3月径流过程变化分析

3.3.4日径流过程变化分析

3.4流域水文过程的改变引起的泥沙输送过程的变化

3.4.1泥沙年内分配的变化

3.4.2空间上的变化

3.5本章小结

第四章 黄河干流生态径流计算和分析

4.1生态径流的定义

4.1.1最小生态径流

4.1.2适宜生态径流

4.2生态径流的分析计算方法

4.3黄河干流不同断面生态径流计算

4.3.1推荐最小生态径流计算

4.3.2推荐适宜生态径流计算

4.3.3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分析

4.3.4洪、枯水期的推荐生态径流量

4.3.5结语

4.4调水调沙对黄河生态径流的影响

4.5水文过程的改变对黄河河口的演变及生态的影响

4.5.1入海水沙量变化过程

4.5.2黄河河口面临的生态问题

4.6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结论

5.2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对流域水文过程的影响呈现加剧趋势。例如: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兴建、各种水土保持措施、引水灌溉以及跨流域调水等不仅改变了流域水文循环流路和物质输送以及能量交换途径,而且,使得流域下垫面发生了很大变化,植被覆盖率增大,土壤含水量增加,蒸散发作用加强,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多。以上改变日积月累,可能对局地甚至整个流域气候产生影响。 基于河流生态系统特征,以河流的水文要素为研究对象,从影响黄河流域水文循环格局变化的气候因素和人为因素入手。选取了河口镇-龙门(河龙)、龙门-三门峡(龙三)、三门峡-花园口(三花)三个区间的平均面雨量,天水、太原、延安、西安、榆林、郑州气象站的蒸发和气温资料分析流域气候因素变化情况;针对性地选取了黄河干流的唐乃亥、青铜峡、河口镇、龙门、三门峡、花园口、利津水文站的年鉴资料进行分析,内容包括径流量、输沙量、径流模数等的横向及纵向的变化研究。通过不同时代,不同断面的水文特征的变化研究,分析出流域内的气候响应及其变化原因。 从生态流量的角度,探讨了黄河干流生态径流问题。以逐月最小生态径流计算法和逐月频率计算法分别计算了黄河干流唐乃亥、头道拐和花园口站的最小生态径流和适宜生态径流。通过对以上三个断面的生态径流的计算,分析了各站的最小、适宜的生态径流过程,以便了解最大和最小值发生的时间和规律,从而了解黄河干流生态径流过程,以及黄河调水调沙对黄河下游地区生态径流的影响,以及黄河河口三角洲湿地的生态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