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白鹤滩水电站玄武岩岩体缓倾角错动带工程地质特征及边坡稳定性研究
【6h】

白鹤滩水电站玄武岩岩体缓倾角错动带工程地质特征及边坡稳定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前言

1.1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1岩体结构的研究

1.2.2岩体结构面成因研究概况

1.2.3边坡稳定性研究历史及现状

1.2.4白鹤滩坝区岩体结构研究进度

1.3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研究内容

1.2.4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坝址区地质环境

2.1区域构造概况

2.1.1区域构造位置

2.1.2区域断裂

2.2地形地貌

2.3地层岩性

2.4地质构造

2.5地应力

2.6水文地质条件

第三章坝区岩体结构面成因分析

3.1岩体结构的原生建造

3.2岩体结构的构造改造

3.3岩体结构的表生改造

第四章缓倾角错动带工程地质特征

4.1层间缓倾角错动带工程地质特征

4.2层内缓倾角错动带工程地质特征

4.3错动带发育与断层、岩性等的相关关系及分类

4.4两岸错动带性状的差异

第五章层间错动带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初步研究

5.1 FLAC的基本原理

5.2模型的建立

5.3边坡稳定性分析

5.3.1计算模型

5.3.2物理力学参数

5.3.3静力计算分析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白鹤滩水电站坝址区位于云南省巧家县与四川省宁南县交界处的金沙江下游峡谷河段中,初拟正常蓄水位820m,相应库容179.24×10<'8>m<'3>,装机容量12600MW,保证出率4058MW,多年平均发电量564.9×10<'8>kW·h,是我国继三峡、溪洛渡之后开展前期工作的又一座千万kW级的水电站。 坝址区岩层主要为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组玄武岩,它是大坝及其它建筑物分布的主要地质体。由于玄武岩层间隙性喷溢以及后期构造作用,在玄武岩岩流层中间和层内,产生较多较大的缓倾角错动带。 缓倾角层间、层内错动带是坝基、坝肩抗力体、边坡及地下洞室围岩稳定的重要影响因素,针对错动带的分类、成因分析及工程地质特征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总结了坝区玄武岩的岩相特征和构造应力场对岩体结构的影响;通过现场调查,总结了3种类型浅表生变形破裂,即正常卸荷型破裂、松弛夹泥型破裂和缓倾角错动带表生改造型;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总结了层间、层内错动带及断裂裂隙的发育规律。 最后,采用非线性二维静力数值分析方法,针对白鹤滩水电站坝址区典型边坡剖面进行了稳定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尽管层间错动带的存在对边坡稳定构成一定的影响,但总体上还是稳定的,只需局部采取支护措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