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江苏近代建筑之魂—江苏近代建筑国保单位评析
【6h】

江苏近代建筑之魂—江苏近代建筑国保单位评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插图目录

声明

1.绪论

1.1研究对象的选择

1.2研究视角和价值取向

1.3研究方法和目标

2.江苏近代重要建筑产生的历史背景与特征分析

2.1历史背景

2.1.1地理分布特征

2.1.2建造时间范围

2.2建筑类型特征

2.3建筑风格特征

2.4建造技术特征

2.4.1采用新的结构形式

2.4.2引进新的建筑材料

3.江苏国保单位中的近代纪念建筑

3.1纪念建筑的涵义

3.2纪念建筑实例简介

3.2.1中山陵(1926-1929)

3.2.2中山陵音乐台(1932-1933)

3.2.3中山陵藏经楼(1935-1936)

3.2.4廖仲恺、何香凝墓(1935)

3.2.5谭延(门岂)意墓(1931-1933)

3.2.6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1928-1935)

3.3纪念建筑特征评析

3.3.1个人符号的雕刻

3.3.2建筑空间纪念性的塑造

3.3.3追求纪念性的中国特色

3.4本章小结

4.江苏国保单位中的近代行政建筑

4.1近代行政建筑发展概况

4.2国民政府行政建筑实例简介

4.2.1原国民政府旧址

4.2.2国民大会堂旧址

4.3国民政府行政建筑特征评析

4.3.1建筑的地理分布集中于中山路两侧

4.3.2建筑的名称反映了国民党南京政权的结构

4.3.3建筑的风格顺应了国民党南京政权的意识形态

4.4领事馆建筑实例简介及特征评析

4.4.1镇江英国领事馆旧址

4.4.2镇江英国领事馆旧址特征评析

4.5本章小结

5.江苏国保单位中的近代公共文教建筑

5.1近代公共文教建筑发展的概况

5.2近代大学建筑

5.2.1近代大学建筑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5.2.2江苏近代大学建筑国保单位之实例简介

5.2.3江苏近代大学建筑国保单位之特征评析

5.3体育综合体

5.3.1近代体育建筑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5.3.2中央体育场旧址(1930-1931)评析

5.4博物馆

5.4.1近代博物馆建筑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5.4.2南通博物苑(1905-1915)评析

5.5公共园林

5.5.1近代公共园林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5.5.2荣氏梅园(1912-1921)评析

5.6天文台

5.6.1紫金山天文台建设的社会历史背景

5.6.2国立紫金山天文台旧址(1930-1934)评析

5.7本章小结

6.江苏国保单位中的近代居住建筑

6.1近代居住建筑发展的概况

6.2居住建筑实例简介

6.2.1薛福成故居(1890-1894)

6.2.2薛汇东住宅(1911-1917)

6.2.3俞樾旧居(1874)

6.2.4春在楼(1922-1925)

6.2.5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办事处旧址(20世纪30年代初期)

6.2.6濠南别业(1914-1915)

6.3居住建筑特征评析

6.3.1与中国近代占有重要地位的人物或事件有关

6.3.2建筑发展具有西洋化的趋势

6.3.3客观上保留了中国建筑的传统

6.4本章小结

7.江苏国保单位中的近代工业建筑

7.1近代工业建筑发展的概况

7.2工业建筑实例简介及特征评析

7.2.1大生纱厂历史沿革

7.2.2大生纱厂建筑简介

7.2.3价值评析

7.3江苏近代工业建筑的特征评析

7.4本章小结

8.影响江苏近代建筑形态的三个特殊命题

8.1西式建筑的兴起

8.1.1近代之前中国的建筑概貌

8.1.2西式建筑的早期传入

8.1.3近代西式建筑的兴起

8.2民族建筑的复兴

8.2.1何谓复兴

8.2.2民族复兴建筑的概念

8.2.3民族复兴建筑产生的思想根源

8.2.4民族复兴建筑产生的形式根源

8.2.5民族复兴建筑短暂存在的原因

8.3主要建筑设计事务所和营造厂

8.3.1主要的建筑设计事务所

8.3.2主要的营造厂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本论文是建立在对中国近代建筑的整体性研究己取得一系列成果之上,对江苏区域内有代表性的近代建筑单体进行更深入考察,以更好地说明江苏近代建筑在历史发展中所呈现出的形态,并探讨影响其生成的有关因素。 通过选择,论文将研究对象界定为,在江苏省境内的、以1840-1949年间建造的建筑为主体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15个大项共31处。这些建筑,无论在地理分布、建造的时间段、还是所属的类型,都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 论文的主体,采用的是分类研究的方法。论文将3处建筑按不同的功能类型进行分类,共可分为5大类,分别为:纪念建筑、行政建筑、公共文教建筑、居住建筑、工业建筑。通过对史料的分析,每一种类型中,不同处的建筑在建造的历史背景、建造过程、建造方式、建造的思想上都呈现出一些共有的特性。论文通过对这些特性的梳理和归纳,可以比较清晰地展现出近代时期江苏省区域内的建筑情况。 论文的最后部分,则是在前文的史料积累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将影响到近代时期江苏省区域内建筑形态生成的三个特殊命题独立出来,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分别为“西式建筑的兴起”、“民族建筑的复兴”、“主要建筑设计事务所和营造厂”。论文选择了这些特殊的点切入,是为了在较深的层面上探讨了影响江苏近代建筑形态生成的一些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